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5.5.04

第七章:從馬來亞到馬來西亞

(01) 馬來亞到馬來西亞
1961年,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提出的馬來西亞概念,導致了一場政治思潮的鬥爭,但最終是馬來西亞概念佔上風和取得勝利。

當年5月27日,東姑出席東南亞外國通訊員在新加坡,為他而設的午餐宴會上說:“或早或遲,馬來亞將與英國、新加坡、北婆及砂勞越的人民達成諒解。現在來講述如何達致密切的諒解是言之過早的。

“但不可避免的,我們應朝向這個目標,並思及將這些地區,能夠達成在政治和經濟合作上的計劃。”

東姑說:“馬來亞及這些地區(指新加坡,沙巴,砂勞越及汶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有很多共同點,與英國有不同程度的聯繫,推行英國式的行政與英國法律及大部份的貿易是與英國進行的,它們共同的方向是英國。

“不像鄰近其他國家─印支向法國,印尼向荷蘭,菲律賓向美國;只有泰國是獨立的。不過這些地區曾一度被日本所佔領。因此我並不感到奇怪,當這些地區 的領袖到吉隆坡,與我談論如何像馬來亞一樣取得自由。”(49)

東姑創議大馬聯邦
這就是東姑所倡議的馬來西亞計劃。原本這個概念是包括汶萊在內的,因為條件談不攏,汶萊沒有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東姑本來原意是:馬來西亞聯邦是馬來亞聯合邦的擴大,將其他地區納為州,然後由吉隆坡的中央政府管治,並通過馬來西亞的實現,帶動新加坡、沙巴及砂勞越正式擺脫英國統治,成為獨立國家的一部份。

推動馬來西亞的概念,政治分析家認為,一個主要的因素是新加坡的問題。政治在獅城格外的不安定和爆炸性的,激進派的勢力不漸的膨脹,共產活動也出現,馬來亞將新加坡吸納成為聯邦的一員的步伐加速了。

東姑阿都拉曼向巫統黨員說:“給新加坡獨立是不可能的,因為它走向共產,如果此事發生,將波及馬來亞。因此為了防止這種最不愉快和災難的事,唯一的方法是接受新加坡成為馬來西亞一部份。”(50)

在私底下的場合,馬來亞政府官員經常述及古巴事件的教訓,來作為對新加坡的擔心。

(02) 否定單獨馬新合併
東姑在回憶錄中揭露,馬紹爾當新加坡首席部長及林有福當政時代,曾向他表示有意併入馬來亞聯合邦,即使李光耀於1959年上台,出任自治邦的總理後,也有此心願。

不過,東姑並沒有單單思及新加坡的加入,而是希望包括北婆羅洲地區在內,以組成馬來西亞聯邦。這樣一來,種族比例上將會抵消華人佔多數的局面,這種安排,是會被馬來亞政府所接受的。

東姑否定單獨馬新合併的可能,因為這涉及種族的背景、思想及習俗的不同。對於華人,東姑有如是的看法:“華人是重物質的民族,是務實主義者,他們不熱衷於當地政治,他們喜歡住在有法治的地方,但受到最少的干預,以使他們做自己的生意,目的只在賺錢。

對有政治思想的人,他們不是右傾便是左派─國民黨或中共,正如在中國的情形。但大多數人未有政治傾向。作為一個少數民族,他們平靜地生活,而如果成為多數 民族的話,找到了力量後便會迅快地評估自己,以被人感受到或聽到他們的聲音。嚴重的問題可能因之產生,很難去捍衛一個以馬來人為基礎的馬來亞憲法。”(51)

因此,從一開始,馬來西亞聯邦的政策是將東西馬合併起來,包括汶萊在內,後因汶萊條件談不攏,就退出談商。

反對馬來西亞概念的人士認為,這是英國政府的計謀,以確保它在這個地區的既得利益,進而推行被認為新殖民地主義的計劃。

左派反對大馬概念
於是,一場圍繞在馬來西亞計劃的政治鬥爭展開。在馬來亞方面,聯盟政府全力支持,並加速推行。社陣反對這個計劃。

在新加坡,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支持,而從行動黨分裂出來的新加坡社陣則強烈反對。

在東馬,明顯的砂勞越的人民聯合黨加入反對陣容,其他的政黨則未有反對傾向,反而是贊成大馬計劃。

沙巴的卡達山統一機構的領袖唐納史蒂芬(後改名為福爾)先是有條件的反對,後來也加以同意;沙統表示支持,接著在折衷下,卡達山統一機構和沙統合作,支持馬來西亞。

汶萊的人民黨發動叛亂失敗,或多或少影響馬來西亞政局。

從整個看來,當時具有左傾思想的政黨都以不同的形式,反對馬來西亞概念,但反對的理由是不相同的。為甚麼這些政黨和派系會走在一道,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呢?

無疑的,這牽涉到比較複雜的國際問題。

除了左派的政黨反對之外,右派或民族主義的政黨也曾反對。例如回教黨反對是認為它是違反馬來人的利益,而建議應包括菲律賓和印尼組成較大的單位。

被指為新殖民主義
人民進步黨則表示,應等待新加坡大選後才合併。

但是,左派之中是否有共同的綱領和基礎呢?馬來亞社陣提出的一個理由是指它為新殖民地主義,不符合人民的願望。

新加坡的社陣認為,是基於不平等的條件合併,並非他們一向來所主張的馬新合併。而砂勞越的人民聯合黨的力量正在成長,力圖爭取獨立,反對馬來西亞計劃的安排。

但是這些的挑戰並未對馬來亞政府構成嚴重的威脅。東姑阿都拉曼堅定其立場,且認定反共是一貫的,馬來西亞的成立也是在於遏止共黨有隙可乘。特別針對被指為受到共黨滲透的新加坡社陣和砂勞越人民聯合黨。

(03) 組調查團鑑定民意
按原定的計劃,馬來亞國會於1961年10月通過在原則上接受馬來西亞概念。11月,東姑阿都拉曼前往英國與英首相麥米倫談商馬來西亞計劃,雙方達致協議。

英國獲允許保留其新加坡軍事基地,以協助馬來西亞的防務及英聯邦的防務,直至維護東南亞的和平。同時雙方也同意成立一個委員會,以鑑定北婆及砂勞越人民的意見,以向當局荐議,然後再作最後的決定。

委員會的成員如下:主席柯波勳爵(LORD COBBOLD)、前英格蘭銀行總裁、委員馬來亞外交部的丹斯里雅沙里、檳州首席部長王保尼、最後一任的英駐馬來亞首席秘書戴衛華特斯頓(SIR DAVID WATHERSTON)及前砂勞越總督安東尼阿貝(SIR ANTHONY ABEL)。

接著1962年的5月,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赴倫敦,進行同樣的任務。

隔一個月,柯波委員會向英首相麥米倫提呈報告書,大致上同意在適當的基礎上給婆羅洲進入馬來西亞聯邦。但英方主張循序漸進,馬來亞則指定必須儘速行事。

基本上,馬英雙方接納報告書建議有關東馬的未來,應由雙方政府儘快作出原則上的決定,同時馬來西亞憲法應基於馬來亞憲法作為基礎。

7月,東姑和麥米倫及當時的英國外長山狄斯達致下列的結果:最終英國同意馬來西亞的看法。
但與此同時,馬來亞政府遭遇外來的壓力和反對馬來西亞計劃。1962年8月,共黨組織的世界民主青年同盟大會在華沙召開,反對馬來西亞,蘇共和中共傾向印尼並反對馬來西亞。

印共,在蘇卡諾政府的支持下,譴責馬來西亞是一種新殖民地主義。

(04) 新加坡的全民投票
東姑提倡的馬來西亞計劃繼續推行,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政府通過全民投票來鑑定民意,雖然因為它響應馬來西亞計劃在補選中失利並加速黨內的分裂。

1962年9月的全民投票的3個選擇如下:
(一)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成為一個單位,但保留勞工及教育自主。
(二)完全與無條件的合併,意味著超過半數的新加坡公民(64萬2000名)達到 投票年齡。
(三)合併的條件,其有利因素少過提供給婆羅洲領土的。

投票之前,行動黨已分裂。1960年,王永元被排斥出黨另組人民統一黨,在補選中王永元重新當選,斯時行動黨內的左派並未支持王永元。

1961年,在另一場補選中,前首席部長馬紹爾在行動黨內左派份子支持下,贏得議席。
緊接著,1961年7月26日,13名行動黨議員退黨,成立了新加坡社陣,標誌看思想鬥爭已告白熱化。

在鬥爭激烈的情況下,左派的社陣號召人民投空白票,因無從選擇不要加入馬來西亞,結果第(一)項選擇佔投票率71.1%(397,626)、(二)項佔1.7%(9422)、(三)項1.4%(7911)、空白票佔25.8%(144,077)。

這意味著行動黨政府取得勝利,大多數人支持行動黨提出的合併條件。不過,行 動黨和社陣的鬥爭並未停止,一直發展到馬來西亞的成立及以後。(52)

在砂勞越方面,東姑不遺餘力的推動大馬計劃,也遭到左派及當地政團的反對,甚至砂勞越的人民聯合黨主席王其輝,汶萊人民黨主席阿查哈利及北婆的卡達山統一機構主席唐納.史蒂芬(敦福爾)組成一個反馬來西亞聯合陣線。(53)

可是,東姑爭取東馬更多的政團及個人支持馬來西亞,和反對集團展開鬥爭。

不僅國內有壓力,菲律賓也步印尼後塵,反對馬來西亞,遂使馬來西亞的糾紛演變成國際政治鬥爭的一環。這可能是東姑始料未及的。

不過,菲律賓的反對是基於對沙巴主權的要求,與印尼的性質迥然不同。

在複雜的局勢下,1962年12月汶萊發生的叛亂,使混淆不清的問題逐漸明朗化了。

(05) 英軍敉平汶萊叛亂
汶萊的叛亂,是馬來西亞成立的過程中一段不可忽視的插曲,有必要加以簡述。

汶萊是英國的保護區,不是殖民地,因此馬來亞政府不能以對待沙巴和砂勞越的方法,來處理汶萊的加入。東姑直接和汶萊蘇丹談商,但失敗。

汶萊的人民黨是由阿查哈利發起組織的。阿查哈利於1928年出生在納閩島(沙巴),年幼遷移汶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軍送往印尼唸獸醫學,較後參加印尼軍向荷蘭作戰。

1952年回返汶萊,進行政治活動,判入獄6個月。接著在汶萊蘇丹的協助下,回到汶萊開設印務公司。1956年1月22日,成立人民黨,成為第一個註冊的政黨,獲得大批人士支持。

他與汶萊蘇丹的交情不錯,當東姑提出馬來西亞計劃時,他便反過來要成立以汶萊作為中心的北婆三邦獨立國,以便馬來人居於領導地位,但沙巴和砂勞越的非馬來人則對阿查哈利的意圖感到懷疑。

事實上,阿查哈利只是一廂情願,蘇丹不曾支持他的計劃。鑑於他與印尼有密切的關係,且以左派的姿態出現,因而也與沙、砂乃至西馬和新加坡的左派政黨有聯繫。雖然提出反大馬立場,但彼此的動機是不一的。

儘管有印尼作後盾,阿查哈利在汶萊及東馬所得到的支持是不多的。1962年12月8日,他展開了“革命行動”,而人卻在馬尼拉,宣稱要建立一個北加里曼丹國。 蘇丹沒有被挾持為人質,反而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封閉人民黨,譴責反叛者是 “賣國賊”。5天之內,英軍敉平叛亂,恢復了政府的權威。一場“革命”便在曇花一現中消失了。

汶萊叛亂的失敗,可以說在間接上給馬來西亞的左派運動,帶來重創及致命的打擊。

(06) 排除外壓安定沙砂
對於成立馬來西亞的概念,馬來西亞內的與華人有關的政黨反應又如何呢?砂人民聯合黨譴責反叛行動,但仍然向聯合國提出與人民黨共同起草的反大馬備忘錄。

新加坡社陣則支持反新殖民地主義的反叛。馬來亞社陣亦表支持,因為人民黨與汶萊人民黨有密切的聯繫。(54)

兩個月之後,新加坡內部安全理事會(由英國、新加坡和馬來亞的政府代表組成)開會,針對汶萊暴亂後的新加坡局勢,發表一份白皮書,指責共黨準備製造麻煩, 下令逮補113名新加坡左派份子,林清祥(新加坡社陣秘書長)名列榜首,馬來亞的人民黨黨魁阿末布斯達曼,也以同樣的理由被逮捕。

一般上人民對此事靜觀其變。雖然印尼方面已開動機器大反馬來西亞計劃,可是汶萊叛亂的失敗,可以說在間接上給馬來西亞的左派運動,帶來重創及致命的打擊。

一些原先反馬來西亞的,轉過來支持馬來西亞計劃,左派的反擊浪潮顯得效果有限。馬來亞政府到了1963年中,情勢向有利力面發展,加速了馬來西亞成立的步伐。

但在力求達致理想的同時,馬來亞政府有需排除印尼和菲律賓的壓力,並安定沙砂的局面。

舉行選舉為合併舖路
沙巴的情況比較容易處理,唐納.史蒂芬領導的卡達山統一機構(UNKO),加入親大馬陣營,不再與阿查哈利有聯繫,一個包括各政黨的沙巴聯盟成立。主要的成員有沙統USNO及UNKO。

1963年初的地方選舉顯示這兩個政黨得席最多,前者53席,後者39席,因而在州議會及國會方面按比例委出議員,反馬來西亞的聲音已不在沙巴聽到。

有必要提出的是,在沙巴聯盟內代表華人的是北婆國民黨BUNAP,是由邱錫洲領導的統一黨和陳彼得領導的民主黨合併而成,在地方議員選舉贏得27席,分獲4個州議員和4名國會議員。
換句話說,沙巴的華人政黨表現了對馬來西亞的支持。

在砂勞越,情況比較複雜,因為勢力強大的人民聯合黨在主席王其輝和秘書長楊國斯的領導下,發出反馬來西亞的口號,促使另一方支持馬來西亞 計劃的政黨,組成親大馬的砂勞越聯盟─砂保守黨(PAPAS)、國民黨(SNAP)、沙華公會(SCA)、土著陣線(BERJASA)及國家黨 (PANAS),因席位分配問題,國民黨後來退出聯盟。

砂組成親大馬政府
砂勞越的選舉制度與沙巴一致,即通過地方會議的選舉,再按比例委選州議員和國會議員。在1963年6月舉行的地方議會選舉,總數439名,聯盟贏得138席,人聯黨116席,國家黨59席及獨立人士116席。

本來人聯黨和國家黨的合作準備奪取州議會控制權,但砂勞越聯盟結合獨立人士的力量,扭轉劣勢,而處於控制地位。因而使到砂聯盟得以組成政府,在36個州議席中,分配如下,聯盟19席、獨立人士9席(其中7人支持聯盟)、人聯黨5席及國家黨5席。

這樣一來,親馬來西亞的勢力,在砂勞越取得成功的立足點,進一步的鼓舞東姑阿都拉曼的決心。

馬菲印三國協議
可是,馬來亞政府不能忽視外邊的叫嚷,從1963年7月30日至8月5日,與印尼總統蘇卡諾及菲律賓總統馬加卡巴舉行了極峰會議,最終達致如下的協議:

“印尼和菲律賓表明,如果婆羅洲的人民,在一個獨立和公正的機構,即聯合國秘書長宇丹或其代表鑑定下,支持馬來西亞的話,它們將歡迎馬來西亞的成立。”

東姑阿都拉曼接受此議的同時,也同意建立馬菲印組成的“馬菲林諾聯邦”(MAPHILINDO)的概念,並致力於向殖民地主義和帝國主義作鬥爭。

這份馬尼拉協定中的馬菲林諾概念,並未獲得馬新華人的支持。新加坡的李光耀表示,不受此約束並聲言不管大馬何時成立,新加坡將按照倫敦協定於8月31日宣佈獨立。

聯合國在是受到邀請下,於8月16日至9月5日在沙、砂進行了調查。9月14日,秘書長宇丹發表其報告書宣稱:“毫無疑問的,大多數人民希望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
註:
(49) See "Looking Back" By Tunku Abdul Rahman/P81
(50) 東姑演詞全文刊於1962年9月25日《馬來時報》
(51) See "Looking Back" By Tunku Abdul Rahman/P78
(52) 《李光耀─新加坡的鬥爭》亞歷克斯.佐西著/吳俊剛譯/P126
(53) 參閱1961年7月10日《海峽時報》
(54) See Malaysian Politics By Gorden P.Means/P308

1 条评论:

  1. https://vimeo.com/176249664

    英殖民地北婆羅洲山打根的歷史相片回顧~第二集
    The British North Borneo Sandakan Historical Photo Memories~ Episode 2

    時光隧道~回到未來 Back To The Future
    山打根歷史相片回顧#2.0 ~SANDAKAN Historical Photo Memories #2.0

    這集所要呈現的是時光隧道回到去1962年11月18日這一天
    英國殖民地北婆羅洲山打根人民熱烈歡迎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的到訪
    This episode is going back to the date of November 18, 1962
    On this day the British colony of North Borneo Sandakan people warmly welcome the visiting of Prime Minister of Malaya, Tunku Abdul Rahman Putra

    此視頻由一位土生土長的 斗湖人所收集及整理而製作出來。
    This video clip is produced by a local people from Tawau which collect & sort out all the historical photo.

    一個山打根人必須觀看的視頻~你可能一生都不曾看過的歷史相片。
    Must watch this video clip, especially you are from Sandakan because In you life might not seen some of the history of photo .
    一個8分鐘半的視頻, 能讓大家回顧以前的歷史
    A 8½ minute video clip will let us look back the Sandakan historical

    視頻製作 : 謝修文
    Video Production By Chia Siew Boon
    On 27/7/2016
    山打根歷史學會呈現
    Presents by Sandakan Historical CLUB
    https://www.facebook.com/sandakanhistoricalclub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