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6.7.04

第廿六章:美国推动和平进程

巴解机构主席阿拉法在海湾战争中站错边并没有因此 倒下去,反而因为美国需要调整中东战略受到重视。这无形中给了阿拉法一个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大展身手。
  
90年代,是阿拉法意气风发的年代,他终于被美国视 为中东和平的关键性人物。为什么美国一改全面支持以色列打压阿拉法的政策?下列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我们了解美 国在90年代初期采取有限度地扶持巴解机构的远近原因:
  
(1)1986年,美国认定强硬的中东国家之一的利比亚 在推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因此在3月24日和4月15日分别2次动用高科技的电子战术空袭利比亚,摧毁其军事 基地。虽然没有推翻利比亚强人卡达菲,但已达到阻吓其他中东国家的目的。
  
(2)1988年,两伊(伊拉克及伊朗)经历8年战争后, 同意停火,双方疲累不堪,对美国来说并不是坏事。因为这两个国家向来与美国为敌,美国不希望两伊联手抗美, 也不允许两伊在军事上坐大。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争取其他中东伊斯兰教的国家靠向美国,远离两伊,这就需要美国动脑筋如何安抚巴勒斯坦人。
  
(3)1990年,伊拉克竟不自量力,悍然挥兵侵占科威 特。它认为在历史上科威特属于伊拉克所有,但联合国及世界舆论完全不承认,宣称这是赤裸裸对一个主权国家的 侵略。更甚的是在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一直协助伊拉克,没想到在两伊停战后的牺牲者,竟是“长期的盟友”。
  
美国马上通过联合国严厉谴责伊拉克无法无天,并用 最先进的武器迫使伊拉克撤军。在不果后,採取空袭行动,海湾战争宣告爆发。
  
伊拉克则对以色列进行空袭,企图转移视线,有先见 之明的美国力阻以色列报复,避免情势复杂化。紧接着,美国的地面部队介入战争,伊军不堪一击,科威特被解 放,伊拉克的侵略行动彻底失败。[1]
  
在这次战争中,美国得到诸多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伊 拉克失道寡助,也挑不起以色列的反击,对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无所帮助。在当时,阿拉法对战事的结果是大失所望 的。
  
(4)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后崛起成为超级大国 的苏联,到了90年代初期,已是分崩离析,再也不是世界的超级大国,独剩美国在世界呼风唤雨。
  
这意味着,苏联即使原本是伊拉克的盟友,已是无牙老虎,眼看美国狠狠教训伊拉克而爱莫能助。
  
虽然如此,美国更觉得有责任在中东担起更大的责 任。最迫切的任务莫过于缓和中东局势,否则将使美国无法在中东国家建立威信。所谓中东问题,根本的症结之一 就在巴勒斯坦。
  
(5)比较令美国、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忧心的是因 为巴勒斯坦问题迟迟未能解决,有迹象显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抬头,巴解内部的分化和极端武装组织的涌现令陷 入僵局的中东如同火上加油。
  
不单巴解机构的武装单位不间断向以色列突击,同时 原教旨主义派也插上一脚,它们打着圣战的旗帜,向以色列进行不间断的报复。如果美国不趁此良机支持世俗派的 巴解,不支持阿拉法,中东肯定会冒出原教旨主义极端派,打乱了整个中东秩序。
  
美国和西方世界看到这一重要性,因此它一方面压制 以色列不要轻举妄动,另一方面又让阿拉法周游列国,目的是寻找一个可被双方接受的方桉来推动中东的和平。
  
可是一谈到“用土地换取和平”,就遭到以色列的反 对。在1989年5月的内阁会议上,以色列已是摆明“反对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建立巴勒斯坦国”,也不同意与 巴解机构举行谈判,但美国不以为然。[2]
  
就在美国于1991年打败伊拉克,结束海湾战争后,美 国进一步向以色列施压,以免中东成为原教旨主义燃起的另一把“圣火”。这时欧洲国家也加入美国的努力,取消对 以色列的贸易优惠地位,强化国际压力。
  
左右施压下以色列不得不在1991年10月30日 参加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中东和会。
  
美国也成功促使反以最激烈的叙利亚 参加和会。它计算叙利亚在失去苏联支持后,非得靠美国才有可能向以色 列取回戈兰高地。
  
马德里和会是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这是自 1948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立国后。首次与阿拉伯国家集体面对面地谈 判。[3]
  
阿拉伯国家开出的条件是:以色列撤出其侵占的加沙 地带、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戈兰高地和黎巴嫩南部,让巴勒斯坦人民通过自治逐步走向独立。以色列同叙 利亚、黎巴嫩和约旦建立正常关系。如果以色列能够办到,阿拉伯国家愿意取消长期以来对以色列的抵制和杯 葛。
  
以色列不同意阿拉伯国家的条件,它否定“以土地换 取和平”,十分坚持“以和平换和平”,扬言不会改变在占 领区建立犹太人安置区。它只愿意与阿拉伯国家打交道,漠视巴解有此权利与以色列讨价还价。
  
这种南辕北辙的立场,一开始就形成一个唇枪舌剑的 火药局面。虽然是一个好开头,但没有结果,充份暴露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的长期结怨,已经没有共同的语 彙。
  
加上以色列的颐指气使的高傲态度,也是和谈的一大 绊脚石。于是第一轮和谈,不欢而散。

注:
[1] 参阅《20世纪的世界》下卷,金锺远主编,三联书店 (香港)有限公司出版,2001年,第123页至127页。
[2] 参阅《世界热点中东》,第63页。
[3] 参阅《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篇》,第261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