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8.7.04

第十八章:第三次的中东战争

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虽然使埃及在巨大伤亡下取 得成果,赶走英法驻军,并建立起埃及成为阿拉伯国家的核心地。但以色列也有斩获,它在美国的保护下,夺得阿 喀巴湾的控制权,确保蒂朗海峡成为以色列的海运出口通道(通向东南、东南亚和非洲东部)。
  
同时,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属于巴勒斯坦一 部份)也归由联合国部队监管,使到以色列和埃及之间有一个缓冲地带,为以色列的安全提供多一层保障。
  
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保障,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在接 下来的10年保持了“和平状态”(实则是胶着状态),有利 以色列的发展和充实军备。其间少不了有边境冲突,只是尚不足挑起大战。
  
但这不是说,一切处于静止状态,反而是有一股势力 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之间崛起,虽然短期内还不成气候,我们暂时按下不表。对峙的焦点仍然放在以色列和埃 及之间,以色列视埃及是心腹大患;而埃及决心要成为阿拉伯国家的盟主,绝不姑息犹太复国主义在其门口“耀武扬威”。
  
在阿拉伯国家的心中,没有所谓以色列国可以在巴勒 斯坦的土地上冒起来,亦不允许犹太复国主义得逞。它们不接受残酷的现实已把巴勒斯坦分裂。即使要瓜分巴勒斯 坦,也只是阿拉伯国家来分享,一如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占有加沙地带,约旦兼併西岸地区。除此之外,没有 所谓不属阿拉伯人统治的国家得以在巴勒斯坦立足。
  
十分具讽刺性的是,竟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认真地考 虑如何给巴勒斯坦人安一个国(除了联合国的议决桉的一纸公文将巴勒斯坦分裂成两个国家,结果有了以色列国的 诞生,但没有另一个国家的诞生,巴勒斯坦人成了被利用的棋子。久而久之,历史好像忘记这个尚未立国的国家是 巴勒斯坦。如果真正被立国,是否会被称为巴勒斯坦国或其他新名字,已不重要了。无论如何,巴勒斯坦自1948年 以来,已告面目全非,不再是一个完整的领土。历史的悲剧不幸降临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身上),他们所谋及 的是如何争夺巴勒斯坦的控制权和扩大本身的势力范围。
  
于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不可避免随之到来。这是酝酿已 久,迟早必然发生的冲突。它的背景是这样的:
  
在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后,中东不再是英法的 势力范围,而是转成美苏势力的角逐场。在一方是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在另一方是苏联支持的埃及和叙利亚。彼此 都要保有中东的战略地位,大量的军备和武器不断涌入中东。这样一来,不论是以色列或埃及,都相信彼此在一个 超级大国的支持下,必会取得优势,根本不考虑后果了。
  
1967年5月,埃及成功地迫使联合国部队撤离加沙和 西奈半岛,改由埃及军队驻守,和以色列形成抗衡局面。再进一步,埃及军队进驻沙姆沙伊赫,禁以色列船隻通过 蒂朗海峡,整个阿喀巴湾被封锁。
  
以色列勃然大怒,指责埃及行动形同扼杀以色列的咽 喉;美国也指责埃及行动非法。阿拉伯国家大表欢呼,矢言 给埃及全力的支持。苏联在关键时刻,立场十分暧昧,希望和平解决争端。[1]
  
形势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问题是谁先开第一枪? 阿拉伯国家认为以色列不敢贸然开战,埃及总统纳塞甚至洋洋得意地说:“过去以色列使阿喀巴湾开放11年,现在 轮到埃及把它封锁11年。”岂知言犹在耳,以色列的鹰派人物摩西达扬出任国防部长,力主通过战争来打破埃及的 封锁。
  
到了同年6月5日,以色列果真打响第一炮,启开了第 三次中东战争,对准埃及10个空军基地和机场,目的是在夺取空中控制权。不到一天的时间,埃及三百余架战机在 地面被摧毁。埃及20个防空导弹来不及开炮,就已被以色列毁于弹火之中,整个埃及空军力量陷入瘫痪中。
  
紧接着在同一天内,以色列又对约旦、叙利亚及伊拉克展开致命轰炸。约旦及叙利亚的空军丧失作战能力,吓 得伊拉克不敢采取行动。
  
不出一天时间,以色列总共摧毁阿拉伯国家416架战斗 机,以色列本身只损失20架。以色列得意扬言“已完全夺得天空的自由”。[2]
  
与此同时,兵贵神速的以色列地面部队又分三路进军 西奈半岛。只用两天的时间,埃及的坚固部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到了6月9日,整个西奈半岛落入以军手裡,也重夺 回阿喀巴湾的控制权,航道又再重开。埃及被迫停火。
  
真是神出鬼没,以军也打通了通往耶路撒冷旧城的路 道,从约旦手裡夺得回这座圣城。达扬率军官在犹太人留下的圣殿“哭牆”祈祷。整整2000年了,犹太人又回到他 们的圣地,到了6月7日,约旦河西岸完全落入以军手裡,迫使约旦同意停战。[3]
  
紧接下来,以色列在无后顾之忧的有利条件下,向叙 利亚开战。6月9日,以军抢攻具重要战略地位的戈兰高地。10日夺得了控制权,如果以军再挺进,不消9个小 时,就可直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眼见情势危急,叙利亚在11日接受停火。
  
屈指算来,以色列只用6天的时间,便将阿拉伯国家的 军力一举击破,结束了第三次中东战争。这种速战速决的战略,使阿拉伯人如梦初醒,他们再也不敢轻视这个新生的“小辣椒”国家。以色列又一次意气风发,行为也变得嚣 张起来。
  
整体而言,阿拉伯国家的失败是团结不足,相互戒心 所致。埃及地位也一落千丈,不但做不成阿拉伯国家的盟主,也在巴勒斯坦人民心中输掉“英雄的形象”。中东局 势,又出现新格局。

注:
[1] 参阅《沙漠硝烟----二次大战后的中东战争》,第28 页至34页。
[2] 参阅同上,第37页。
[3] 参阅同上,第39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