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7.7.04

第廿四章:第五次中东战争

叙利亚在1976年对黎巴嫩采取军事行动后,三个师团 进驻不走。走强硬派的叙利亚对以色列产生更大的威胁。虽然巴解、黎巴嫩及叙利亚各有矛盾,但对付以色列都是 枪口一致的。
  
1978年,巴勒斯坦游击队在巴勒斯坦境内向以色列发 动攻击,打死卅余名以色列士兵,导致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南部,狠狠扫荡巴解阵地。接着双方接受联合国调 停,由联合国派军进入黎南,迫以色列部队从中撤退,这也使得巴解机构有机会重整其在黎南的军事基地。
  
1981年起,巴解武装力量持续不断向以色列发动袭 击,遂使斗争不断升级。以色列决心一举消灭在黎南的巴解基地,以铲除威胁。
  
以色列之所以策划“第五次中东战争”是因为在1973 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国际局势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埃及方面。它在1974年与美国恢复邦交,更在1976 年解除“埃苏友好合作条约”,显示埃及逐渐疏远苏联,转 靠向美国。这是由于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时,埃及得不到苏联的紧急军援,未能打败以色列,从而质疑苏联对埃及的 支持的诚意。再者,埃及在25年内,打了四次中东战争,换来的是土地被侵占,经济损失达500亿美元,伤亡十余万 人,政府和人民都感到厌倦,萌起抽身引退的念头。身为埃及总统的沙达特,在美国的穿针引线下,竟静悄悄与以 色列进行接触,换取美国7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美国则希望最反以色列的埃及能起带头作用,与以色列解开死结, 进而成为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果然,沙达特于1977年出人意表地访问以色列,并在耶路撒冷发表“和 平主动行动”的长篇演说,整个阿拉伯世界为之哗然,谴责埃及出卖阿拉伯国家和人民,一怒之下,将埃及摒弃在 阿拉伯世界之外,巴解之愤怒更不在话下。
  
为了达成埃以建交,美国总统卡特不得不亲自出马。 于1978年在美国戴卫营促成埃、以、美三国会议,三方在同年9月17日签署了“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及“关 于签订一项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这就是历史上“ 着名的戴维营协定”。
  
隔年,即1979年3月26日,埃以两国首长在白宫签署 “埃以和平条约”。一年后,即1980年2月,埃以建立外交 关系,互派大使。1981年10月6日,沙达特总统死于伊斯兰极端份子枪下,为和平献出生命。1982年4月25日,埃 及收复了西奈半岛的领土。[1]
  
既然埃及立场急速转变,给了以色列大好机会加紧对 黎巴嫩施压。
  
其次,这也与今日是以色列总理的沙龙大有关系,沙 龙在1981年受命出任国防部长。他主张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和消灭巴解的政治和武装力量,才可确保以色列的安全。 他拟就了三个作战计划,但采用第三个计划,即不惜任何代价摧毁巴解在黎南的势力,同时迫使叙利亚军队撤出黎 巴嫩。至于黎巴嫩政府,明知非以色列敌手,同意不介入战争,这就是奇怪的第五次中东战争的局势:在黎巴嫩境 内,打一场针对巴解和叙利亚的战争,并非是在推翻黎政府和杀害黎巴嫩人民。
  
以色列之所以胆敢再次发动战争,除了以埃媾和外, 阿拉伯国家也相互倾轧,如埃叙关系恶化,叙约关系紧张,叙巴(解)矛盾加深,再加上黎巴嫩保持中立,以色列 终于有机可乘。
  
1982年6月3日,以色列驻英国大使什洛莫‧阿尔戈 夫被巴勒斯坦武装份子暗杀,为以色列开战提供了藉口。6 月6日,以色列动用海陆空军向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巴解组织 武装基地发起突然攻击,逐一摧毁巴解的军事基地。旋又调军向叙利亚军队阵地杀去,双方进行十分勐烈的激战, 尤其是在空战方面,以军出动300多架次战机,叙军出动200架次战机,是中东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空战,叙军蒙受 严重的损失。
  
战争持续到8月4日时,以色列几乎已包围了巴解阵 地,叙军据点也被击崩。美国马上派代表进行调停。8月6日巴解机构在危难中不得不妥协,巴解武装力量全面撤出贝鲁特(黎巴嫩)。8月21日起,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和叙 利亚军队在两週内全部撤出贝鲁特西区。而亲以色列的黎巴嫩新政府宣告成立。[2]
  
一言以蔽之,以色列在第五次战争中(1982年6月6日 至8月9日)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巴解机构被迫离开黎巴嫩,主席阿拉法在无从选择下,唯有将大本营撤往北非的 突尼斯,重建巴解总部。[3]
  
讵料,就在撤军完成之后,黎巴嫩新总统贝希尔‧杰 马耶蒂在爆炸中丧命。以色列以此为借口再次进军贝鲁特西区,包围两个巴勒斯坦难民营,怂恿黎巴嫩极右翼长枪 党民兵一举杀入难民营,歼灭屠杀1千500名难民(包括儿童和妇女),举世哗然。联合国安理会促请以色列即刻撤 军,谴责滥杀无辜。以色列人民也发生30万人大示威,要求沙龙辞卸国防部长,以息众怒。[4]
  
为平息国际舆论谴责,以色列同意撤军,但在西方列 强的松驰管制下,以色列军直到1985年6月,才全部从黎巴嫩撤回以色列。
  
综观第五次中东战争,巴解武装部队三千余人伤亡, 被俘五千余人,约占军力的三分之一。
  
整整十多年经营的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顷刻间化 为乌有。叙利亚军队伤亡一千余人,被俘三百余人,战备损失严重。以军二千余人伤亡,军备也有损失,经过了五次战争后,以色列的战略已演变成凡是对它具有威胁的, 绝不轻易放过,加以痛击和扫荡。
  
处在非常恶劣的局面下,巴解的未来已成为国际社会 讨论的课题。

注:
[1] 参阅《世界热点中东》,第49页及50页。
[2] 参阅《沙漠硝烟----二次大战后的中东战争》,第66 页至72页。
[3] 参阅注[2],第78页。
[4] 参阅注[2],第74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