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30.8.04

第一章:回首巫统来时路

巫统的出现是源自于反对英国实施“马来亚邦联”政制。其预导人就是来自柔佛的拿督翁。

马来亚至今日的马来西亚局面,就是巫统成立后带来的。

1998年9月,安华事件引爆以后,人们的注意力不免投向马来社会对政治所持的态度,因为这与马来西亚整体的动向息息相关,也难怪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如果要谈马来人的政治,一定要以巫统作为主力和主要的讨论对象,理由是这个政党的诞生,使到马来社会和马来亚乃至马来西亚,起了根本的改变。虽然在巫统之前,也有不少马来团体和政治团体进行活动,但从来没有单一的政党能够带动马来社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史料,在巫统之前,马来社会已有政团出现,例如比较着名而带有急进倾向的马来青年同盟(KMM)。由于未能在马来社会引起共鸣,也与印尼有一定的联係,在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已停止了活动。

另一个是差不多只比巫统早一点成立的马来人国民党(PKM),是于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后)来在霹雳成立,它的成员包括激进左翼份子,也倾向印尼执政的国民党(由苏加诺领导)。

不过,这个组织也参与催生了巫统(UMNO),3个月后,又与巫统闹分裂而自行发展。领导国民党的是着名马来领袖有巴哈鲁丁医生(DR.BURHANUDlN),依萨(ISHAKHAJIMUHAMMED)及布斯达曼(AHMADBOESTAMAN),是一个左倾而又有宗教色彩的政党。

国民党有浓厚的反资本主义、反殖民地主义的思想,更在宣传上鼓吹展开独立斗争,不惜流血,以致英殖民政府採取逮捕行动,将巴哈鲁丁、依萨及布斯达曼等人拘留。

英政府1947年先封闭国民党青年团(APl)组织,继之在1950年查禁国民党,指它受共党渗透。这样一来,在1947年时号称拥有6万至10万党员的声势浩大的政党就宣告消失。

在这裡,有需要指出,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中的布哈鲁汀医生,在其党被宣佈为非法组织俊,于1955年与布斯达曼发起组织人民党。隔年受到回教党的邀请,乃离开人民党,加入回教党(当时称泛回)成为主席,一直到1969年去世为止。

间中于1965年被捕,被指称与依萨等人企图成立流亡政府。巴哈鲁丁早年思想左倾,在印尼受教育,后往印度攻读医科。他的思想是主张民族主义、回教及社会主义的三结合,深受印尼已故总统苏加诺的影响。

另外一位依萨是着名的马来作家,具有左派思想,早年在日本南侵前,被英殖民政府扣留。1945年成为国民党的领导人之一。1948年再次被捕入狱,1953年才获释。

1959年,他参加劳工党,出任主席。1965年,被政府指涉及反政府活动,企图在巴基斯坦组织流亡政府而三度被捕。释放后息影政坛。另有一位被捕而被指涉及同样活动的是阿都亚玆,他在60年代成立国民议会党,加入社阵,原是东姑内阁的农业部长。

第3位国民党领袖是阿末布斯达曼,与依萨同在马来文坛享有声誉。在国民党被宣佈为非法后,被英政府逮捕入狱,渡过7年扣留生涯,1955年获释不久,成立人民党。这个党在1958年独立日与劳工党合作组织社会主义阵线(简称社阵),出任主席,并当选国会议员。

1962年汶莱发生流产政变,布斯达曼受嫌涉及再次被捕,一直到1967年才被释放。

1968年,在人民党内与新领袖卡森阿末发生严重分歧,愤而退党,另组无产阶级党,因无号召力,形同虚设。1978年,应陈志勤之邀,加入社会正义党,前者退休后,改由后者接任主席,可惜在1978年大选无所获,只好退隐政坛。

从上我们看到马来政坛左翼声势一度浩大,可能与印尼关係密切,可是却因此与英国殖民政府格格不入,以致未能登堂入室,成为马来社会的领导人。

回头看看巫统的成立,情况就与左倾的马来政党完全不同。巫统的成立是有下列背景的:1946年,英国政府正式推出“马来亚邦联计划”(MALAYANUNlON),主要点是将马来亚各州统一起来,置入英国的直接统治下,同时提供其他民族有同等的权利。

此计划没有提及苏丹的地位和对马来人权利的特别照顾,引致马来社会大为不满,他们不能接受英国政府对苏丹地位的安排和对公民权的开放。

这个时候,柔佛州半岛马来人运动主席拿督翁惹化,联合一批马来社会领袖促请马来人大团结,群起反对“马来亚邦联计划”。1946年5月11日,拿督翁号召马来社团大团结,共有41个单位,齐集吉隆坡举行全国马来团体大会,正式宣佈成立巫统(马来人统一机构)。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上,左派的国民党代表与拿督翁意见相左,但拿督翁佔上风,会议通过的议桉包括坚决反对马来亚邦联制,要求英国撤消这项政治制度。

由于马来社会在巫统带领下的激烈反对,和採取各种行动抵制英政府的计划,迫使英国政府让步,同意重新检讨有关政制,并与马来苏丹和巫统讨论和谈判。

时局急转直下,大大地改变了英国政府的策略,原先推出“马来亚邦联”是想安抚各族人民,企图抵销共党带来的威胁和压力,以便在此一政制下,保持英国人的优势和直接控制权,未料引起的激烈震盪不是来自马共,而是马来社会,他们抗议英国人漠视了马来苏丹的固有地位和马来人应有的特权。

于是乎,英国殖民政府改弦易辙,从不重视马来社群,到直接与马来社群的代表进行谈判,这是马来西亚历史的转捩点,主要是马来社会成功地组织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政党来和英国寻求他们应有的地位。

英国政府当时的主力战是放在对付马共的威胁,既然马共也不积极支持“马来亚邦联”",反而是马来社会藉此鼓起马来民族主义的浪潮,英国的态度也作了转变。

马来社会组成的巫统,其领导人(主席)就是拿督翁(当时任署理柔佛州务大臣)。他是一位并不容易应付的对手,英国不得不正面与巫统重新评估整个时局。

可以说,巫统崛起,全面地改变了马来人的命运,他们从被动的地位转成主动的一方与英国讨价还价。

这就是说,巫统成立后,英国人在马来亚的利益便转向与巫统协商,其他方面的异议,已成为非主要考虑的意见了。

巫统乘胜追击,用了3年的时间,与英国政府拟定了新的政制,订名为“马来亚联合邦”。在这个过程中,只有3方进行协商,即英国、巫统与马来苏丹,并在1946年7月成立一个3方接受的协商理事会。(当时非马来人包括华人代表表示抗议,因为他们没有代表在理事会内。)

12月,马来亚联合邦草桉推出,英国为了要缓和非马来人的不满,也成立一个协商委员会来聆听非马来人的意见。儘管不如人意,英国在取得巫统的合作下,于1948年2月1日推出了“马来亚联合邦”计划。要点包括英国同意回复到战前马来统治者的地位,也保持了马来人的特权地位。
虽然公民权的问题未使非马来人满意,但也留下一些协商的馀地。

“马来亚联合邦”政制的实现,无疑是巫统的大胜利,从而奠定它的主流地位,拿督翁在这方面居功至伟,但后来为甚麽又离开巫统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