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4.11.04

严防泰南成为“车臣”第二

泰南局势的恶化是令人担心的,最新的一起悲剧是10月25日发生在陶公府的达拜镇84名回教徒大多数因窒息而死亡的震惊事件。

事件起因据泰警方说是有逾3千名示威者包围警察局,要求当局释放6名被扣捕的武装份子,终于酿成暴乱,有6人丧命。

事后有1300人被逮捕,押上军用卡车送交扣留所时,竟发现有78人已断气,推测是因窒息而死亡,消息传开,举世哗然,谴责声不断。

接着又发生哥樂鎮及耶拉府的爆炸案,各有死伤20余人。

如果往前推,今年以来已有400多名泰南回教激进份子死于暴乱中,其中比较严重的是4月间发生在宋卡府的一间警局被一群人袭击时,酿19名青年死于乱枪下。其后在北大年,陶公及耶拉也有108人丧命。

新加坡国防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陈天发博士认为局势已失控。他担心增辛政府近年对泰南回教徒问题采取强硬的处理手法,加上在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于2001年被瓦解之后,回到泰南的激进武装份子加紧活动下,将使泰南演变成为“车臣”。(联合早报29-10-04)

车臣是俄罗斯境内的一个归中央政府接管的共和国,但车臣的回教武装份子寻求独立,向俄罗斯政府展开恐怖袭击行动。血腥风暴此落彼起,教人忧心忡忡。

马来西亚与泰南有领土衔接;尤其是吉兰丹与泰南五府最为接近,几乎是两地人民来往的钮带。因此当暴乱发生后,我国首相阿都拉最先表态,希望马上制止局势恶化,以确保区域安全。马来西亚愿就此伸出援手,以协助平定局面,但泰国方面显然准备用本身的手段缓和局势,尚未向大马求助,

就我们观察,军人出身而后转为成功的企业家塔辛,于2001年成为泰国首相后,在经济方面算是稳住国家再往下滑,在国际舞台上也被视为第二个马哈迪,有希望成为东合国家的新领导人。可是就在他踌躇志满之际,转入今年以来,他在处理泰南回教徒的抗议方面,显得不得人心。

他的强势领导的形象也因为血腥不断遭到破坏和恶评。

事实上,泰南回教徒的示威与武力行动并非是宗教冲突,也不是种族冲突,而是处于少数民族的回教徒借势开展分离主义运动,进而达到独立的目的。他们认为泰国中央政府并未改善回教徒的生活,也忽略了泰南的发展。

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会理解为什幺泰南的回教徒一直未放弃分离主义的活动。

早期称为暹罗的泰国(1939年改国名),在18世纪时曾把权力的鞭子伸入泰南及马来半岛的北部,即是1789年时,曼谷王朝的拉玛一世(现任泰王是拉玛九世)发动北大年战役,消灭了北大年王国,全面控制泰南。及后泰国将泰南分成五个府,即北大年、也拉、陶公、沙敦与宋卡。除宋卡外,其它4个府回教徒占大多数,有100多万,约为当地人口的70%。而全国共有200多万回教徒,约只占全国人口的4%。换句话说,回教徒是属于极少数的一群,且集中在泰南地区。这个时期,泰国也控制马来半岛的4个州:吉打、玻璃市、吉兰丹和丁加奴。

1905-1908年之间,英国通过“英暹协议”取得半岛4个州的控制权,条件是保护泰国不受外来侵略。不过泰国并不让出泰南地区,导致泰南回教徒与北马的回教徒成为两个国家的人民。

间中有两次(1903年和1922年)泰南的回教徒在东姑阿都卡迪(Tengku Abdul Kadir Kamaruddin)的起事下要求独立,但以失败告终。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泰南回教徒派7名代表要求英国准许泰南地区被分割出来归英国管辖,惟被拒绝,英国并无意与泰国反目成仇。

就这样,泰南回教徒于1949年向联合国提出要求脱离泰国统治,又告失败。他们在无从选择下,展开了分离主义运动,成立了各种独立阵线,进行“独立”的斗争,其中采取激烈行动且有连系的是战后成立的「北大年民族解放阵线」(PNPP)及80年代成立的「北大年回教圣战统一阵线」(BBMP),泰方怀疑很可能已与外来的组织挂钩。

由此看到,泰南的回教极端组织一直以来都存在,也对泰国构成一定的威胁。而泰国政府也致力「招安」和化解矛盾,可惜收效不大,主要是泰南跟不上全国的发展步伐。

到目前为止,泰国政府尚未明确指出有什幺组织在背后策动暴乱,但不排除“卡伊达”和“回祈团”等极端组织已卷入其中,因此也加入美国倡导的「反恐战争」行列。

虽然泰政府要成立一个独立调查团来调查84人丧生的因由,但要正本清源,泰国还得正视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否则第二个“车臣”可能就会不幸而言中。

也许我国前首相马哈迪建议让泰南成立“自治政府”是一个可行方案,值得塔辛政府深入探讨和力促其成,排除极端份子有机可乘,以平息这场持久的斗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