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8.11.04

解讀阿扁雙十演詞

正當兩岸關係日趨緊張或呈現劍拔弩張的局面時,解讀陳水扁的雙十演詞是十分重要的,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阿扁在為台灣尋求新的突破口和有意改寫台灣的歷史。
其中一段,陳水扁這樣說:“(台灣)這里是原住民族、客家人、及河洛人的原鄉,也是外省新住民的新故鄉。”
雖然阿扁沒有否定外省人已是這片土地的主人,但在言語間挑出“外省人是新住民”,用以區別外省人與原住民的歷史根源。恰好自1949年就統治台灣的國民黨都是由外省人掌權,直到1989年李登輝的登台,才改成所謂“台灣人掌權的新局面”。
而李登輝之後,就直接將政權交由主張“本土化”,去中國化的民進黨人陳水扁接棒(2000年開始)。他直截了當地把台灣的人民分成「土著與移民」。從而在間接上否定國民黨統治下的台灣的“合法性”,因為“外省人”統治台灣不曾被台灣人民所認同。打從李登輝的「民選總統」開始,台灣人民已把局面翻轉回來。
因此阿扁又把歷史推回到1971年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時,他這樣說:(台灣)從未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及相關組織「代表台灣人民」。
如果把話反過來說,由1949年到1971年的22年間,中華民國占有聯合國的席位,也同樣未得到大陸人民的授權。但為什麼“中華民國”在國際舞台上宣稱它代表中國的主權和人民呢?
因此阿扁這段話是有自相矛盾之處。即使如此,阿扁還是把責任推給“外省人的國民黨”造成的,與民進黨和台灣人民無關。這意味著,阿扁認定如果有失誤的話,咎在國民黨,不在民進黨,藉此否定國民黨統治期間存在“合法關係”,以切斷國民黨回來統治的道路。
如果這是台灣內部的政治鬥爭的策略,倒也不必認真,但阿扁是以總統身份發話,對國民黨的傷害程度可想而知。
又有一段阿扁說台灣要有自己的國際空間,「擁有平等的地位與基本尊嚴」,如此單純的心願而已,不能加以漠視。
這等於說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誰也代表不了誰。而台灣所要的是行使自己的「主權」,不應該受到打壓。這是不講「台獨」而浮現「台獨」的巧妙的言語,既讓人抓不住口實,也不授人於把柄足以挑起「戰爭」。美國不是說了,「沒有台獨,只有一個中國」的政策(美國務卿鮑威爾於2004年10月25日會見胡錦濤時發表的談話)。
阿扁就是沿著這條綱索在走路,避開「台獨」,但又沒有放棄「主權」,正好符合了美國的利益。
因此,阿扁在下來的演詞中重申民進黨一貫的立場,沒有實力就沒有安全,為台灣大購軍火辯護。如果不這樣做,阿扁說「台灣的安全將會失去最後的倚靠」。
於是把話一轉,阿扁指責挑起危機的不是台灣而是大陸,他用隱意的語言形容這是「恐怖陰影」和「黑暗勢力」,「直接威脅台海和平的現狀」。
鞭撻之後,他又認為中國的「和平崛起」,「應伴隨和平的醒覺」,而不是對台灣“構成嚴重的威脅”;反之應該「共同營造一個“和平發展,自由選擇”的環境」。
這種腔調如同「一個主權國家向另一個主權國」放話,完全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更沒有意思要進行「和平統一」。難怪中國方面讀了阿扁的演詞,形容為「台獨」造勢的陳腔濫調,完全不按常理(一個中國)打牌。
在南轅北轍下,既沒統一心願只有分裂局面,徒令海外華人迷惑其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