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8.2.05

解读陈平《我方的历史》(三)—胡志明、陳平、萊特

陳平的回憶錄中用不少的篇幅評析萊特這個人物,交待這位神秘人物如何進入馬共又如何奪取控制權而又被揭發是三面間諜的經過。我對這段歷史感到不可思議,且下意識中認為既所言屬實,則馬共在“兵慌馬亂”的時代,是一個被操縱與跌入“敵人”監控的組織,竟被“大叛徒”玩弄于股掌中,難怪有這麼多人因而犧牲或死得不明不白。

萊特(不是檳榔嶼的開埠人FRANCIS LIGHT,華文書上也是寫成萊特),根據陳平的介紹,用多個名字,其中一個WRIGHT,譯成中文為萊特,也有人唸成LOI TECK, LAI TEK, LI TEK或LIGHT,也曾用張紅,黃金玉和黃紹東等名。

他是越南人,原是西貢共產黨的中級干部,會說廣東話和華語。陳平說,他后來被越共告知,萊特曾遭法國人逮捕后失去蹤影。陳平因此認為法國鑑於萊特無利用價值,促使萊特投靠英國,成為一名間諜。

他肯定萊特是在1932年底來到新加坡,先是充當碼頭工人,後來混進馬共組織。1934年在黨內冒出頭來,不久之後成為中央委員,1938年成為馬共的最高領導人,也就是中央書記。

我順著這條線把馬共、胡志明、萊持及陳平的關係和故事連串起來,展示了以下的“歷史情節”:
馬共成立於1930年,是由共產國際(以蘇聯為核心)代表胡志明在4月30日於森美蘭的瓜拉庇勞的橡膠園內促成。當時胡志明化名“阮愛國”。

胡志明(1890-1969),原名阮必成,曾浪跡歐洲、非洲及美洲等國家。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巴黎凡爾賽宮舉行和平會議時),胡志明以“阮愛國”名字代表越南愛國者,向各國代表團遞交一份備忘錄,要求法國承認越南的自決權,但不得要領,激發阮愛國尋求自我解放。後來他到了蘇聯,接受共產黨思想和訓練。1924年來到廣州,成立了越南青年同志會,並成立“東南亞被壓迫民族聯合會”,結集出版“革命之路”。他的華語華文根基也因此紮實。就這樣,他結合1921年成立的中國共產黨而成為蘇聯遙控的共產國際的一份子(在當時,所有在蘇聯以外成立的共產黨,都標榜是共產國際支部,並接受共產國際派駐代表或顧問)。

1930年,共產國際授意上海中共(由李立三及瞿秋白領導)協助在馬來亞成立“馬來亞共產黨”,以取代被解散和過於廣泛的“中國共產黨南洋臨時委員會”。

這顯示馬共是在共產國際指示下的一個新產物,而派胡志明到來增添代表性。

過後,胡志明就回到印支繼續搞革命,他要謀求越南的解放,與法國殖民政府展開長期的鬥爭。1940年日本侵占越南,胡志明再次到中國搞地下革命。不幸在1942年在廣西被國民黨地方政府逮捕,坐了13個月的監牢。在獄中完成著名的“獄中日記”(一百多首中文詩)。

1945年5月德國戰敗,日本呈強弩之末,胡志明回到越南發動全國總起義,準備解放全國。8月15日日本投降後,胡志明在河內成立新政府。法國則在南方重新建立殖民地,於是有了南北越之分。但爆發“法越戰爭”,直到1954年奠邊府一役,胡志明才穩住北越政權。

1969年胡志明逝世。1975年越南共產黨統一全國。西貢改名“胡志明市”。胡志明成了越南的“國父”。

我舉出胡志明是要說明在胡志明之後,馬共迎來了也是一位越南人掌權竟達13年之久,把馬共折騰得迷失方向。如果是胡志明領導,結局又是怎麼樣,我們不得而知,但馬共的領導人不是馬來亞人而是越南人,就顯得十分離奇了。

更壞的是這位“神奇人物”萊特篡奪馬共領導權後,並不是引導馬共進行正確的鬥爭,而是以他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在馬共內興風作浪,出賣和借英國人及日本人之手驅逐或殺害馬共幹部和領袖,以使自己成為不可動搖的權威領袖。

與胡志明比較,萊特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也沒有“光榮”的“鬥爭史”,但卻靠其迷惑人的“形象”令馬共成員把他當成“馬來亞列寧”來崇拜(因此他也被黨內稱為亞列)。陳平就不諱言曾對他的魅力和領導佩服得五體投地。人人都把他當“神”看待,對他馬首是瞻,陳平這樣說:“一聽到有人提起萊特的名字,就肅然起敬,對他無比忠心”。

我們分析因為先有胡志明(也是越南人)到來作開路先鋒,繼之也是越南人的萊特出現也就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況且萊特聲稱與胡志明是同一路人,也是共產國際的代表,馬共黨員自然不起疑心,且死心榻地為他賣命,把他視為高高在上的權威。

萊特正是利用這一優勢和馬共成員內不成熟的政治經驗,在黨內借“敵人”之手一一剷除具有能力的人,先是在1942年初製造新加坡大逮捕(日治時期),繼之在同年9月製造黑風洞大圍剿的悲劇。馬共人才的凋零不僅鞏固萊特的地位,也使得萊特有機會提拔年青但沒有經驗的幹部成為左右手。
在這方面,我們不知道為何萊特會特別提拔於1940年才正式成為黨員的陳平。在短短的幾年內登上中央領導人?但從陳平的回憶錄中,我們得知陳平對萊特是忠心不二的,對萊特沒有半點戒心,是個十分聽黨領袖的年青人。

在另一方面,也正中萊特下懷,起用年輕和對革命經驗尚淺的人,是最為容易控制的,況且馬共之中,從未有人直接與共產國際接頭,只有靠萊特來指上指下。

吊詭的是:在日本投降(1945年)後,黃望青(耶魯)(於1942年4月被捕,轉成日憲兵翻譯)曾著文指責萊特是特務未受理會。再者被陳平尊敬的黨領袖之一的黃誠的妻子李明(不是轟動一時李明案的李明,而是檳城人)在那時也揭露萊特是特務,結果反被冷落,一氣之下,她回到中國,1994年逝世。

為什麼在那個時候,陳平等人沒有對萊特起懷疑呢?且為萊特辯護?這多少顯示黨員對領袖的“迷信”。這在共產黨世界中似乎是一個慣例;絕對服從領導,不要有所置疑。

一直到1946年底,陳平才聽進楊果對萊特的分析,在調查後,驚覺情況十分嚴重:萊特是三面間謀(法、英、日)。正待要對質時,萊特不見了,可是對馬共的傷害已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

胡志明可以在日軍投降前進行對越南的解放,而萊特在日軍投降後對英軍投懷送抱,讓馬共繳械。不講武鬥,只講政治鬥爭,放手工潮迭起,社會不安寧,反讓英軍有機會和藉口打壓馬共。解除武裝的抗日軍,在萊特的誤導下,喪失了應有的權力,不能再與英軍討價還價了。

雖然事後(1947年8月左右)萊特在曼谷被消滅(死時應不超過50歲),但已於事無補。馬共的第一階段(1930-1947)的失策,幾乎是萊特一手造成的,也給馬共在日後面對嚴竣的挑戰。

儘管陳平的領導能力不受置疑,取代萊特後迅速重建勢力,但整個局面已對馬共越來越不利,導致1948年馬共被宣佈為非法組織,走入森林打游擊戰已不及抗日時的強大隊伍的一半。再者,陳平成為總書記時,只有23歲,實在太年青。要面對波謫雲詭的變化國際政治,也非易事。

1961年陳平有幸在河內會見胡志明,但陳平文中未提及他與胡志明曾談及萊特這個人。可見萊特在越南政府眼中是微不足道的“小人”。

馬共在政治和武裝鬥爭上的失誤,一個竄進馬共黨內的叛徒萊特要負最大的責任,當然馬共黨內覺悟性不高,未戴眼識人對領袖盲目迷信也鑄成大錯。

兩個越南人,一正一負,改變了陳平的一生,也叫馬來西亞的華人背上沉重的十字架逾半世紀之久。陳平回憶錄讓人感到沉甸甸,讀來悶氣壓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