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4.7.07

(十五)1971年──拿督翁(Onn Bin Jaafar, Datuk)(1895-1962)

拿督翁是独立前的风云人物,在独立之后他所扮演的角色已是较为模糊,因为东姑阿都拉曼已把他的光芒压下,而且在东姑当红时期,拿督翁已相对的转弱。不过在1971年,拿督翁又起死回生。这一年,第二任首相敦拉萨把拿督翁的遗像安回巫统,以确定他的创党人的地位。这一小动作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如果没有拿督翁,不会有今天的巫统,因此纪念和缅怀创党人显示党重视“根”的重要性。拿督翁也就顺理成章在1971年名列榜首。

拿督翁1895年出生于新山贵族家庭,他的祖父、父亲及两位兄长曾是柔佛州务大臣。早年在马来学校受教育,后在苏丹(被收为义子)的支持下,前往英国接受中学教育,孕育了他的亲西方思想。

16岁返国后,曾担任公务员一个时期,后因与苏丹关系失和,自我流放新加坡。1930年他成为马来报《Warta Negara》的总编辑,开始其记者生涯。1936年他与苏丹关系和解,被委为顾问,并担任柔州立法议员。日治时期(1942-45),他除了担任苏丹顾问外,也担任粮食统制官。

1945年战后拿督翁开始崭露头角。因不满英国推出马来亚邦联(Malayan Union)宪制没有提及马来人的特别地位和苏丹的地位,起而号召马来人反对。

他当时的身份是柔佛州马来半岛马来人运动主席,在1946年竟成功地号召所有的马来人(不分左右派)于3月1日至4日在吉隆坡苏莱曼俱乐部开大会,全体一致授权他组成一个政党来捍卫马来人的利益。在同年的5月11日,巫统宣告成立,继后《马来亚联合邦协议》在英国与巫统协商下,于1948年正式被推出和确定,且在2月1日正效。

这是因为英国有了这张王牌后,得以一脚踢开由“马新联合行动委员会”(左右派合作)于1947年提出的《人民宪章》(用以取代《马来亚联合邦协议》)。这个委员会以陈祯禄为首。抑有进者,英国也在6月宣布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于是一场游击战又开始了。

因为拿督翁的出现,整个政局完全变了样。他对马来人的丰功伟绩,以此作为开端。不过思想亲英且比较开放的拿督翁在1949年时建议巫统开放门户,改名为“马来亚民族统一机构”,不再局限为“马来民族统一机构”,以便成为马来亚各民族的领袖。可惜其建议不获通过。一怒之下,拿督翁萌起退党之意,在苦口劝告下,他又回心转意。到了1951年,拿督翁再也不能忍受其建议决而不行,决意退党另起炉灶,于是有了“马来亚独立党”,又于1953年改名为国家党。他以整个政治生命赌注1955的普选,结果功败垂成,全军覆没。东姑领导的联盟(巫统主导)大获全胜。

1959年的大选拿督翁卷土重来,但气势大不如前,除了他一人中选国会议员外,其它同伴都在国会选举跌马。意气风发的东姑视他为可敬畏的政治对手。在东姑领尽风骚的年代,拿督翁斯人独憔悴。在1962年逝世,留下争议性的一页。巫统党内上下也不再提及拿督翁,而是以东姑马首是瞻。当东姑在1970年下台后,继任的敦拉萨就巧妙地为拿督翁竖碑立传,把他的遗像放回巫统大厦内,因为他知道拿督翁是巫统的灵魂,巫统不能失掉灵魂。还有一个因素是敦拉萨已召回胡先翁(拿督翁长公子)入阁,有必要还其父亲一个公道。就这样,巫统又怀念拿督翁的领导马来人团结的伟大贡献。直到今天,每当巫统党庆时,领导人都不会忘记感恩戴德,而过去他与巫统的恩恩怨怨,也就一笔勾销了。

虽然拿督翁没有领导马来亚走向独立,但他的精神感召了人民,朝向争取独立的大道迈进。

3 条评论:

  1. 没什么用处

    回复删除
    回复
    1. 我觉得有点而用处啊

      删除
  2. 对我的project很有用处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