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1.3.08

阿都拉择日大选露玄机 力保国阵稳固江山 (十大政论)

马来西亚的政治从立国开始,就以首相拥有决定性的权力。例如何时举行大选,是属于首相的特权,只要在5年的任期内,他可以决定何时解散国会,然后由选委会根据程序按既定日期宣布提名日及投票日。在马来西亚的历史上,首任首相东姑是准5年才进行大选;第三任首相胡先翁则是选择4年期举行大选;而第四任首相马哈迪除了1995年的大选是在5年期内举行,其余的大选都是在4年内举行;至于现任首相阿都拉则是依马哈迪的“惯例”,4年就举行大选,因此2008年的大选是阿都拉敲定的,当然他可以将大选订在明年3月前举行,但为什么他要将大选提早一年呢?

这是有诸多因素作考虑的。主要是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局势也在变化,促使阿都拉必须当机立断以便在可控制的情势下再次获得委托。外在方面是国际油价的波动,在80-100美元之间跳动,已产生巨大的压力。突破100美元大关(每桶)已是不可避免。我国在2006年拟定的油价是以60到70美元作为标准的,因此政府每年必须补贴400亿元。如果政府不在今年内调整油价,必然会不胜负荷。因此有必要在调价前举行大选。所谓的价格调整不仅限于石油,也会牵一发动全身。所有与石油有关的物品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虽然这是国际问题,不是国内问题,但也得及早了断,不能把大选拉得太久。内在方面则是国家在四年内面对新课题的挑战,如司法风波、犯罪日增、种族权益与宗教事务的争议、肃贪成效不大乃至印裔同胞通过兴权会的诉求等等,已给政府带来高度的警戒。如果再拖延大选,恐怕会得不偿失,也会被相关的课题影响政府施政,因此较为干脆的途径就是适时的通过大选来让人民作出取决。

其实,选择2008年在阿都拉看来是较好的时机。因为根据历届大选结果,凡是逢9的,对执政党较为不利,如1969年的大选及1999年的大选。因此避9择8应是较好预兆。不过,首相阿都拉也坦言,今年的大选不会如2004年的狂胜。说来也够巧合,1974年的大选,国阵取得辉煌的胜利。这就是说,逢9的大选,风吹反对党;逢4大选,风吹执攻党,但逢8大选,又吹向那一方呢?如果按照1978年的大选,则是风吹执政党。这样看来,阿都拉择8而行是有历史依据的。

不过,阿都拉也坦承,2008年的大选是一场硬仗。所谓的硬仗是他已看到或感觉到城市选民有“反风”迹象,是以必须采取大刀阔斧的行动来稳住民心。在这方面,国阵政府近些个月来,努力的满足华社的需求;尤其是对教育的开放,显得格外的大手笔。这对一向来重视教育的华人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效用。至于印裔社会的诉求,政府也快马加鞭的力求改善。有两个例子,让我们看到国家领袖的大方举上。其一是副首相纳吉在印裔社群公开对过去拆兴都庙事件表示歉意,并保证不会重演;其二是首相阿都拉因一些大工程,如第二大桥,外环公路及轻快铁的延迟推进向槟州人民表示歉意,但矢言必会完成和落实。这在在说明了正副首相已了解到人民的殷切期望。正如首相不断重申:他仍然要听真话,无需取悦他。而他已是十分努力的工作,对于某些工程意想不到的拖延,也非他所愿。

从国家领袖勤于在全国各地走动,并不断的提供援助看来,政府确实希望人民继续支持现任政府,以便完成大工程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大蓝图。所谓前所未有的大蓝图是在第9大马计划之外的柔佛经济特区、北马经济走廊、东海岸经济特区及东马的沙砂两州经济特区。这种分地区的发展(有者通过官方大企业公司的牵头),是为了能和巴生谷一带同步迈进,也是阿都拉首相当政下的新宏愿。

为了使发展均衡,惠及各族和在3年内消除赤贫,阿都拉因此需要多5年的时间(也就是再次获得委托)来推动有利民生的大计划大工程,这就是今年选举国阵的主题曲。

就此而言,人们都不置疑国阵会再次执政,但关键于国阵能保住2/3席的优势吗?反对党已经扬言要打破这种被认为是“一党独大”的局面。这就是说,执政党与反对党之争在于75席的国会议席。所谓的75席即等于国会的1/3席(总数219席)。按照目前的席位比例,反对党只有21席,执政党总共有199席,彼此差距十分大。如果反对党要破1/3席,就得多拿下54席,而执政党要保有2/3优势,就至少要拥有146席至150席。在一方不愿失席位,另一方要增席位下,也就使到今年的大选成为激烈的争夺战。它们之间显然还没有发展到政权轮替的阶段,而是在75席间的较量。这75席又以混合选区最引人注目。如果华印社会偏向反对党,就会使反对党议席有所增加;如果情况没有太大的变化,则反对党将不会超过1/3席,或许更少。

由此看来,今次对阿都拉的领导是一次重大考验。从政多年的阿都拉,也不是没有遭遇风浪和波折。例如1987年的巫统党选,他站在东姑拉沙里的B队,而输给马哈迪的A队,结果不得不丢官,直到1991年才又重回内阁。不过,自1978年参政以来,阿都拉都一直在甲抛峇底国席胜出。在党内的一度失意并没有挫折他的斗志,反而在卧薪尝胆中重见明月,更在1998年再上一层楼,取代安华成为副首相。这是他迈向高峰的最大基石。

其中吊诡的是当安华崛起时,他靠边站;他崛起时,安华靠边站。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不是因两人的关系而起,而是马哈迪起了重要的牵制作用,他最终选阿都拉继位而不是安华,造就了阿都拉从政的最大荣耀。

尽管马哈迪在2006年开始对阿都拉的施政有所批评甚至是苛责,但做为一名退休的首相,他所能产生的作用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因为马哈迪不会也不可能支持反对党来与阿都拉对峙。这就是为什么阿都拉避开马哈迪而选择争取民心。他不会因为马哈迪的言论而甘做一届的首相,他要用行动证明给马哈迪看,他同样是得到人民的支持而担任首相的。

反而阿都拉面对的是他的政治宿怨安华。安华正在领导反对党组成单挑国阵的阵线。虽是较大程度冲着纳吉而来,但也给阿都拉造成一定的压力。安华誓言要打破国阵2/3优势;阿都拉绝不让此事发生,彼此之间也就不得不通过大选来见真章了。

当然安华也因法令所限,不能参与在3月份举行的大选,但反对党在他统领下,又是一番新形势(在过去两届的1999年及2004年的大选,安华身系囹圄,不能领军冲锋陷阵)。这也许是阿都拉说是场硬仗的主要原因。

既是硬仗,阿都拉也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他能够再次缔造另一个神话吗?就看选民手中的一票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