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5.12.09

邱家金现象反思 (跃马扬鞭)

没有人能够否定邱家金的学术地位;他也被视为本国著名的历史学者,因此即使他已经退休,他的言论还是掷地有声的。正因为其特殊的身份与地位,他也在某些时候在言论上有选择性的表达,甚至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境”,难怪跳起来与他对骂的大不之人。

例如,他曾主张推行单一源流教育,以达致国民团结的言论引来无数的隆隆炮声也是意料中事。因为骂一位没有权势的人是不会有“后遗症”的;因为骂一位“二毛子”“数典忘宗”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于是邱家金成了华社的箭靶子,把他骂得“一文不值”,就不知道邱教授知不知道?也许他不知道,也许他已知道,但他还是“面不改色”地再坚持他的己见。

这一回他的言论更是“当头一棒”的打下来。如果报章没有引述错误的话,他的意思是说:华小倾向(后来的澄清)栽培“抄袭人才”。这些学生缺乏创意,请看本地的华校子弟,有多少个是知名的科学家?或会研发产品?

这一下子,除了一大片反击声和谴责声外,也还是充斥一片叫骂声,因为他犯了华社的“天条”,说了不该说的话(如果不说,那就无事了)。偏偏他就那么固执,固执到连马青的魏家祥都邀他来辩论。而这位备受争议的学者竟也坦然接受(毕竟他不是政客,不必躲躲闪闪),愿意来一个大辩论。不用说,在舆论和压力下,邱教授将会占下风的,已是“未辩先输”,因为华社不会给他“祝福”。他也许会有少许的掌声表示他有勇气面对群众与斗士;但更大的喝倒彩声正在等他开“金口”。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胜负”,但我们还是可以把邱家金的大胆言行解读成“邱家金现象”。这个现象毕竟不多,因为身为华人,谁敢把老祖宗的文化弹得一无是处?不过这不等于没有这样的现象,而是长久以来,华社就存在“邱家金精神”的倡导者与维护者。随手拈来,俯拾皆是。不仅是做生意的阿伯,我们的从政者在一边厢可以和林连玉拥抱,或说他是林连玉的信仰者和追随者,为的是政治的筹码;但在另一边厢则把子女送进英校(也许他们心理在想,读华校有什么好?参政还不是英文第一?)为的是将来可以走向官场。

还有我们也不要笑搞教育的人老土或不识时务,他们一方面大谈华文教育,似乎华文教育是命根子;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悄悄地把子女送进英校。如果连这些华教份子都看不起自己的文化时,他们还有资格骂邱教授“忘本”吗?

当然他们没有邱家金的勇气敢于公开表达,只做而不说。但这些人与邱教授相比,倒让人觉得这“红毛直”也真的敢敢直。

或者,我们又换一个角度学习副揆慕尤丁的精神,他也真是搞政治的高手,说什么不了解邱家金的意思,而且在他看来,华校也有很多优秀生。这不就完了吗,何必与他较劲?
可是,我们还是从报章上阅及有人抬出某些成功人士也是华校生,谁说华校生是copy cat?但这样的举例也实在没有多大的意思,万一邱教授反指出有大义禀然的人也不爱华教,那我们又该怎样自圆其说呢?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怎样对待和批判“邱家金现象”已是一个严肃的课题。辩论是可以进行,但首先我们也得反思和反省为什么会有邱家金现象?这肯定不是邱家金带头,而且一百年前就有此倾向,到后来才严重化起来。不过由于 80年代英校的转制竟导致华小吃香,不是突然间发现“中华文化”的伟大珍贵价值。

虽然如此,随着物换星移,千禧年后,华文教育不再是“政治文化”后,它的抬头或者可以在未来的十年内,让许多的“邱家金现象”追随者真正意识到原来华文教育可以被容纳在国家教育体系内,而且价值不亚于英文在国家的地位;更有数不尽的华校精英在世界飞舞。到了那一天(也许不用太久)回头来看魏家祥与邱家金的辩论已没有意义了;也许邱家金也已看到中国崛起是怎么一回事了。

刊登于2009年11月30日 《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