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8.1.10

期待大馬政壇的第三勢力

柯家遜博士

2008年3月8日政治海嘯後的事件發展,讓民眾對兩大陣營政治人物的表現感到失望。在網路世界中,不少激動的部落客質疑國陣及民聯到底有什麼差異,並提出是否有必要在大馬政壇成立第三勢力的疑問。

大馬政治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就淪落為西方普遍看到的政治馬戲團,雖然的確很悲哀,但卻是無可避免的。西方選民被逼在差異不大的民主黨及共和黨,或工黨及保守黨中二選一。就如以下這首打油詩所說的:
想要嘲笑也可以,
想要吶喊也可以,
到了做選擇之際,
選誰輸的都是你!

在2008政治海嘯後的希望高峰期,我寫文章指出了一些大馬政客言行不一的事蹟。
請參閱《當今大馬》新聞網:2008年3月13日,希望高峰期:改革的清單(Days ofHope: A Checklist for Reform);2008年3月14日,州務大臣之爭(MB Squabbles);2008年3月25日,道歉再道歉的一天(TheDay of a Thousand Apologies);2008年4月18日,跳槽、爭奪議席及機會主義政治(Party Hopping, Seat Grabbing and the Politics of Opportunism);2008年5月1日,希望高峰期的指標(Pointers in the Days of Hope);2008年8月26日,有原則的政治家及社運份子到哪去了?(Where have all the Principled Politicians & Activists gone?)。

後來, 我們見證了民聯青蛙跳入國陣,變成新品種政客(自稱「親國陣獨立人士」!)不久,又有自相矛盾的政客說,513事件是「自然而然被精心策劃的!」我們怎麼會有這種水準的政客呢?

最近,人民的信任又遭政客背棄。20名民聯國會議員竟在關鍵時刻失蹤。他們原可阻止國陣通過財政預算案,並投國陣不信任票。

國陣如今委任了兩位關鍵績效指數(KPI)部長!責成部長專門掌管關鍵績效指數,已是非常可笑的了,因為任何機構的首腦,本身就該監督屬下員工的關鍵績效指數。告訴我,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有關鍵績效指數部長這樣的職位?起初,關鍵績效指數部長是華裔,後來又多委任了一位土著。國陣政府是否要為所有華人部長掌管的部門,委任多一位土著部長呢?

那監督民聯的關鍵績效指數的又是誰?我們必須對此高度關注,因為推動政治海嘯,讓他們中選的,正是我們自己。

誰把地方選舉弄丟了?
「恢復民選地方政府」是民聯重要的競選宣言,也是多屆選舉中大馬選民熱切關注的訴求。2008年7月26日,各界召開了一個地方選舉路線圖大會,希望通過制度改革加速地方政府選舉的實施,以實現民選的地方民意代表制度。

這個一日大會的與會者們,達致了下列的決議:「一,恢復地方選舉,是重振民主,改善治理水準,遏制目前殃及大馬城市居民的貪腐、濫權及錯誤治理的重要步伐;

二,如聯邦憲法113(4)條文及第九列表第二清單第四項所指,恢復地方選舉,顯然是州政府的權限範圍之內。既然州政府,尤其是民聯州政府做出了恢復地方選舉的競選承諾,他們應該立刻採取行動,修訂州法律,以執行這項計劃。

三,與此同時,聯邦政府應該展開公民諮詢,並與州政府協商,以制定完整的計劃,實現乾淨、自由、公正及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選舉。」(資料來源:馬來西亞律師公會)

跨入2010年,我們在雪蘭莪、檳城、吉打或吉蘭丹都還未看到地方民主路線圖的蹤影。現在,我們更聽說民聯成員黨反對民選地方政府!有關人士是否願意在我們不引用資訊自由法令的情況下,自動說明情況呢?

政客把我們期待的改革拖進了泥沼。檳城首席部長告訴我們,他們不能在州內推介資訊自由法令,因為該州的法律顧問提出了相反的看法,指出這是違反聯邦憲法的。

現在我們知道,競選宣言知易行難!不過,曾幾何時,一位名見不經傳的州法律顧問掌握了最終決定權?在公佈競選宣言之前,政黨領袖難道沒有事先過目一遍嗎?

在最近的民聯大會中,他們提出了女性擁有30%代表權的建議。不過,想到為了讓另外一位男人接管她的國會議席,人民公正黨的女性黨主席必須辭職,並且製造一場補選,這樣的主張還有公信力嗎?

安華要回歸政壇,為何不能由一位民聯男性州務大臣或首席部長辭職來遂其所願?為何這些男性州務大臣或首席部長認為國會不能沒有他們?為何他們不能讓女性政治家或其他新秀在國會施展才華?這反應了大馬政黨的封建男性思維,必須改革。

還有,民聯成員黨何時才願意限制黨魁任期?其他民主國家,甚至馬華都已經執行了這項措施,民聯成員黨怎麼可能比馬華更不如?

活在國陣極權統治下超過50年的大馬人.肯定樂見人民成功將國陣的議席削減。最後,我們終於有了兩線制。兩線制是民權活躍份子自1986年起就主張的轉型機制,並且在90年代他們參政時幾乎達到的目標。

瞭解西方的人知道,英國及美國人多年來都面對了民主黨/共和黨及工黨/保守黨輪流執政的政治馬戲團。

因此,布萊爾首相領導的英國工黨政府,執行了柴契爾夫人的經濟及社會政策,也支持了小布什總統的伊拉克反恐戰爭。美國民主黨總統奧巴馬在阿富汗執行了比小布什更大的增兵計劃,而同時美國的失業率也在增加。那他們的不同點到底在哪裡?

大馬人要在未來的50年,活在這樣的政治馬戲團中,讓國陣及民聯給我們更多相同的新自由派政策呢?

在2008政治海嘯帶來歡樂後,民眾很快就發現,人民的議程只能通過第三勢力──一個堅持在國會外鼓譟,以滿足人民利益的社會運動來贏取。

擁護國有化的第三勢力
除了政治上的一致性,第三勢力也必須主張讓人民受益,而非對企業友善的經濟及社會政策;一個能讓上班族主宰本身命運,而非只是生產工具的政策;一個工人能對生產及本身生活擁有發言權的民主社會秩序。

現在,不少人同意金融業的自由化,讓跨境投機資本得以製造最近的國際金融危機。在西方,金融危機導致大型金融機構被國有化,這也戳破了金融機構應該由民間擁有,不受監管的迷思。同樣的,所有土地及產業必須由民間控制,也是個新自由派迷思。

因此,這個第三勢力不能接受繼續售賣國家產業及公眾資源的經濟政策。在80年代為新自由派政策開路,將國家功能變成民營的,正是馬哈迪的高壓統治。

第三勢力應該重新奪回我們的公共空間;將主要的生產工具國有化,讓人民能夠通過民主方式控制;讓所有人都享有民權;擴大民主空間,支持本地人、勞工及其他弱勢群體對新自由主義的反抗。只有通過民主的方式計劃及控制社會盈餘的分配,我們才能滿足社會各階層的基本需求,讓60%-70%的人口享有更好的生活水準。

這樣,第三勢力才能擁有與國陣或民聯不同的吸引力。

转载自2010年1月6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