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4.5.10

社阵•人联•民政 (现代春秋)

砂拉越人民联合党(SUPP)(简称人联党)是一个介于社阵与民政党的东马政党。它早期与社阵是同一个模式;它后期滑向民政党的格局。因此将这三个政党作比较,就能够更加清楚,人联党是怎样从量变到质变的。 立党于1959年的人联党基本上是一个区域性政党,从来没有想到要西渡马来半岛。虽然它的视野是国际性的,曾一度服膺于社会主义;更与马新一带及中国的左翼运动是同出一辙的,但它的斗争是区域性的。先是争取砂拉越的独立(1959年立党的党纲),后是参与反对马来西亚的成立(1961年起),主张先独立再合并;再下来索性与西马执政党大被同眠,不再反马来西亚了(1970年)。 人联党这一转变,也就把自己与社阵切开,转而更认同民政党的政治立场了。这就是质变的开始。 为了更好的厘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回顾什么是社阵?它是怎样来的? 首先于1952年成立的劳工党,只是一个普通的政党,到了1954年才提出社会主义政纲(这一年李光耀在新加坡成立人民行动党),但属于西方式的社会主义理念。 1955年,马来左翼份子布斯达曼联同布哈鲁丁(曾是左派马来国民党主席,1950年被查封)共同组织人民党,基本上是马来民族领导的社会主义政党。但一年之后布哈鲁丁离开人民党,他投入回教党担任党主席。在他领导下的回教党,曾经与左翼政党的合作关系是心照不宣的。1957年马来亚独立的那一天(8月31日),人民党与劳工党合组成社阵(也就是社会主义党),摆明与执政的联盟的资本主义路线是迥然不同的。 1959年6月4日(6月18日正式获准注册),一个命名为人民联合党在砂拉越诞生,走的是左派的社会主义路线。吊诡的是党在古晋成立,但它的第一个支部是在诗巫成立的,可见诗巫是它的堡垒区和党的先锋队。 在同年的9月15日,马华公会的林苍祐正式退党,开始了他的另一个政治长征,也就有了后来人联党与民政党称兄道弟的故事。 话说人联党在1961年时,是极力反对马来西亚计划的,它也曾在1962年参加五邦社会主义大会(在吉隆坡召开),它们是马来亚的社阵、砂人联党、汶莱人民党、新加坡的社阵(从行动党分裂出来,以林清祥为首)及人民党和工人党;人民行动党代表也有参加,沙巴没有政党代表。大会显然由林清祥主导,通过了主张北婆三邦先自治才来谈合并事宜。 1962年底汶莱人民党起事失败,连带影响“五邦社会主义政党”遭受严重打击和镇压,人联党也不例外。 1963年马来西亚按原定计划在9月16日正式成立。这时东西马政治又一番景象,虽然新加坡已加入马来西亚,但在新加坡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被联盟当成反对党。 另一方面,在西马的林苍祐于1961年另组民主联合党,与马华公会对着干。这个政党在1964年大选时势力只局限在槟城,且以林苍祐马首是瞻。他在1965年应李光耀之邀,与人民行动党组成“团总”,最令左翼阵线吃惊的是砂人联党也参与其中成为一员。在党中委反对下,造成人联党一度陷入分裂危机,所幸同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才消除人联党的危机。 1969年大选后,因西马发生“五一三”种族暴乱,东马的选举宣告暂时中止,但这也给人联党一个转机的机会。因为“五一三”后,中央更换领导人,敦拉萨积极拉拢人联党加入其中。而在这个时候,敦拉萨也向西马的反对党展开大收编,其中最重要的是成功将民政党纳入联合政府(民政在1968年成立,林苍祐解散民主联合党加入,在1969年执政槟州)。 就这样在1970年之后,人联党已是执政成员。它与民政党的关系日趋密切,也与西马左翼政团越行越远了。当左翼统战在70年代中期消失后,人联党索性按自己的意愿追求资本主义的理想,不再沉迷也不再标榜社会主义了(1974年正式成为国阵成员)。 因而在千禧年后,人们考察人联党时,发觉它更像西马的民政党,它们不但在思想上强调多元理念,而且在国阵内满足于现状的安排,以致于被华裔选民批评为“委屈求全”的成员党。在重大的课题上又反映不出大方向,组织结构有些老化和缺乏机动性。 因此有人担心,如果人联党不思长进,不思求变,它会不会成为民政第二呢?诗巫补选的结果已是一叶知秋,岂可等闲视之? 当务之急,也许人联党要赶快问问民政兄弟,怎么做才不会重蹈覆辙?而民政也可以趁机与人联党搞团结合作,否则难顶反对党的大攻势。 刊登于2010年5月24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