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9.10

民族主义VS种族主义 (现代春秋)

首相纳吉在53周年的国庆日发表献词时强调,我国的社会不应容忍任何宗教及种族课题朝向极端,否则将摧毁多元种族和中庸为主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国家目前面对的挑战是(人民)协助国家转型的问题,以期我国能在2020年成为高收入的先进国。 正因为纳吉仍然把2020先进国的宏愿带在身上,也就顺其自然地以此作为追求的目标,但它的先决条件是确保国家和谐与安定。倘若国家面对种族与宗教主义的冲击,那将大大地影响我国的未来发展。 在这方面,纳吉表示将会对发表种族歧视言论者采取行动,因为政府对传播半真半假的种族课题是零容忍(无法容忍)。 无疑的,纳吉的这番明确的谈话是308政治海啸后首位发表严正声明的首相,比起阿都拉更清晰的表达政府的意愿。但马来西亚在这段日子来遭遇各式各样的种族歧视和宗教困扰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实在无从想象为什么在国家独立53年后,仍然有人不愿意看到一个和平共处的多元社会?反而发表以下的十分负面的言论:如“寄居论”,“移民来此当乞丐或妓女论”,“回中国论”等等,暴露了我国仍有少数人敢于公然地挑战华人在宪法的地位,而无视历史早已确定华印裔是国家的主人翁之一。 为什么这些种族性的论调,在这些人看来,美其名是民族主义论?这是因为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经常混淆人民的认知与视线,无从辨认和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 简单地说,当一个民族(例如华人或被称为中华民族)所追求的和其他民族所追求的处于同一个目标时,它们之间很容易擦出火花,而共同争取和奋斗。例如几个民族在同一个国家内争取独立,我们称之为民族解放运动。其目的一目了然就是这个国家的民族正寻求独立自主,以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样的基于共同的政治信念而结合在一起的斗争,是不带种族思想的,有的是想要尽快摆脱英国人的统治,因此被称为民族主义的斗争。 既然民族主义兴起于五六十年代,而在七十年代形成一个实体,也就让人民对民族主义这四个字有正面的解读和理解,把它当成这个国家的所有人的愿望。 不过在另一方面,当民族主义被滥用和曲解时,它就会在有意或无意间跌进种族主义的陷阱。比如在1969年的“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后,国家有了土著与非土著之分。种族主义的思想也就找到生长的土壤,而促成一部分人士发表较明显的挑逗性的言论来刺伤华人的情感,最大的争议莫过于2008年“峇东埔补选”时,有人过份地提出“寄居论”,大大地破坏种族间的和谐,但这不是施以“小惩罚”就把问题解决了;不然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最近又发生歧视性言论风波的事件。 虽然在最近以来,政治气候似乎朝这个方向肆禁忌禅地传开而使人误以为情势有些紧张,但对绝大多数的人民而言,不论他们的种族和宗教信仰,酷爱和平与和谐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他们绝不允许国家陷入不安与动荡,这就不得不向种族主义宣战了。 除此之外,政治的宗教化也不受鼓励,毕竟我们国家的宪法阐明我国独立以来的国家宗教是回教,但允许其它宗教自由信仰和传播,也就意味着马来西亚推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不存在任何的争议。但由于回教影响力在80年代马哈迪主政后日渐扩大,也就使到政府部门走向回教化的道路,回教价值成为行政操作的指导思想。 久而久之,因为种族的隔阂与宗教上演绎的不同,也就时不时发生种族问题和宗教争议。打个比方来说,当公务员绝大多数是马来人,而华人问津不多,再加上升级有局限,自然使到华人的公务员数字有减无增。根据首相署部长许子根的透露,在1百29万的公务员当中,马来人占77%,沙及砂的土著占8.7%,而华人只有6%,印裔则有4%。 虽然申请当公务员的华人数目近来有所增加,但相对来说,数目还是微不足道的,自然使到一些人误以为是单一种族在发号施令,也就有了种族性的论调出现。因此关键在于如何在各领域使种族比例趋向平衡,这就是纳吉的一项新挑战。换句话说,打败种族主义的有效武器是推行种族平衡政策与公平施政。 刊登于2010年9月6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