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2.10.10

这是一枚“政治炸弹”?(现代春秋)

地方议会选举是个喋喋不休的争议性课题。当1965年中央政府终止地方议会选举后,直到今天整整45年了,许多人都忘记有地方议会选举这码事。 如果不是民主行动党在2008年大选时挑起“还民第三张票”的宣言,今天也许不会被非政府人士用放大镜来鞭鞑。就是因为有了308的政治海啸,意外地扶起行动党成为槟雪州政府成员后,它已经不能再回避这个“承诺”了。但要如何还民第三张票,却是大费周章的大问题。 所谓的“第三张票”,既是指选民除了拥有投选国会候选人及州议会候选人的两张票之外,理应还有第三张地方议会选举的票。可是不论执政槟州的行动党如何使尽法宝,包括首席部长林冠英致函选举委员会要求举行地方议员选举及以前律师公会主席杨映波为首的律师团,得出结论可以向法庭作出挑战,都无法有进一步的行动。换句话说,未得到中央政府首肯和在国会通过修改法令,地方议会选举是无望或极难恢复的。 就在槟州政府也拿不出办法来的时候,一个号称“非政府组织”的个人却宣布要“自选市议员”。表面上看来,与槟州政府的诉求是一致的,但分析底下,搞不好会成为槟州政府的一枚“政治炸弹”。因此与其说是挑战中央政府的法令,不如说是挑战槟州政府的权威来得直接与恰当。因为它所“产生”的10名市议员(槟岛及威省各5名),是要求州政府接纳的,如果不予接纳,则州政府必须作出解释。这就意味着这个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已是一个“压力集团”,不容州政府忽视。但这样的组织与做法是适合的吗?是否有助推动民主?且让我们做一个比较与探讨。 首先这个组织的成员主要是具有Aliran背景的人,且有一定的公信力,因为这个组织所出版的Aliran月刊乃是掷地有声的政治批判杂志,但他们这批人都是以个人身份站出来推动选举的,不算代表其所参加和领导的组织。我们也只能针对他们的个人行为作出评论。 这些个人当中较具知名度的有杜乾焕、前市议员罗国华、现任市议员林巧清及时评人阿尼尔聂多等人。他们不仅成了“民间选委会”,而且比选委会胪列更加具体的条件来甄选候选人,定名为“槟城论坛3”。 从所列出的参选“资格”来看,它是不欢迎有政党和商团身份(担任职位)的人提名,也不欢迎鼓吹种族主义者。这显然是意有所指,但也无需转弯抹角,干脆提出只限他们认可的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或专业人士即可,毕竟这个论坛也是为非政府组织请命的。但谁才是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呢?谁才具有权威来鉴定候选人的“资格”?也没有一个标准。曾经担任高官的杜乾焕(行政议员),自然了解州政府的权限(他在位时也从未提出让民间自选市议员,因为他知道行不通)。罗国华是大学教授,也做过市议员,当然对地方法令了如指掌。林巧清是律师,也是市议员,没有理由不知道法律赋予的权利。 既然他们都是饱学之士,在此时搞一个“槟城论坛3”是否可以加速地方议会民主化?也是见仁见智的。我们姑且接受法律不过问此项游戏,但那些报名参加提名的候选人若不被“选委会”(论坛3)接受提名,他们可向谁上诉和抗议?而“选委会”又是根据什么标准来接受和拒绝候选人?因为在所列的11个“资格”中,有几点是说不清楚的。例如维护弱小群体的权益、反映市区服务的投诉及拥有足够的时间担任市议员等,是较主观的“判断”。你如何鉴定这些提名者合不合格? 再说提名截止日期是10月29日,而仅用一天时间即公布候选人,在一天之内就能公正审查完毕,而不会引发争议?还有候选人都还没有“中选”提供服务,又怎知他们不符条件呢?已有了“服务”的,又在那里“服务”呢? 接着同样让人搞不清楚的是,凡有意登记成为“选民”的,可在11月11日前报名,报名费10元,学生5元。不知道为何没有年龄限制,学生是意味大学生而不是中学生? 如果“选民”结帮结派投票,“选委会”也是无能为力的。如果选出来的“市议员”也不是“选委会”嘱意的,它会依“民主”程序向州政府推荐吗? 若州政府不接受这批“中选的市议员”,则这个论坛所进行的运动又如何交涉呢?它究竟要表达什么?外界也不是很清楚。如果只是要非政府组织的代表进入市议会,则论坛可挑选有关组织派出的代表给州政府考虑,何需大阵仗的“投票选举”呢?当然他们也得尊重州政府还要不要委任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成为市议员。 其实,非政府组织也好,政党代表也好,凡是担任市议员的除了服务,还是服务,人民不要口水多过茶的市议员,也不要高谈阔论的市议员,他们要的是能直接为民服务的市议员。看沟渠、巡马路、搞卫生及亲临地方解决问题是市民的首选市议员,管他有没有政党背景。倘若非政府组织不要提供这样的服务,只想大谈民主和理想,那么他们应该参加国州选举,那才是他们表达理念的地方。 因此看来看去,“槟城论坛3”对槟州政府而言是压力多过动力,这个时候应该巩固两线制,而不是辟第三条道路,这对民主政治没多大帮助,只有给两线制添乱。不知我们的“论坛”专家以为然否? 刊登于2010年10月18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