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6.1.11

林冠英的丰收年 (现代春秋)

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近日发表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批准的制造业的投资总额高达471亿元,较2009年的总投资额326亿元增长了45%,而成绩最标青的首推槟城州,它在2010年取得历来最高的投资额,达到122亿元,较之2009年的21亿元高出五倍。换句话说,槟州突破性的投资额是十分令人称羡的,若与其他州相比,槟州则是从2009年的第四位跃升至第一位,难怪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闻讯,与其同僚竖起拇指叫好! 这个数目也挺令人感到意外和欣慰的,因为根据联邦工业发展局(MIDA)的分析显示,在去年的外来直接投资有显著的增加,达到290亿元,占总投资额的61%(总投资额471亿元)。单单槟州的外来投资就占了104亿元。由此可见,外资还是眷恋槟城的良好投资环境,不因归反对党执政而却步(虽然这之中新投资是28亿元,原有工业再投资是93亿元,但不论新旧投资者,外资共占了80%,剩下的17亿元是国内投资)。 在这方面,我们同意林冠英所说的是槟州160万人民努力的成果,因此他劝请人才留下来共谋槟州的发展。 不过在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必要回顾槟城自1969年来的变化和进步: (一) 在1969年大选前,在王保尼当政下,槟岛自由港地位已一落千丈,在转口贸易面对冲击下,失业率高达16.5%。当时较像样的工厂只有15间,提供2407个就业机会。因为人民的积怨与失望,一举推翻联盟执政,改由民政党上台,它启开林苍祐的年代。 (二) 1971年,林苍祐说我们的第一个计划是把电子工厂带进槟城,因为我们可以提供廉价的劳工。虽然在某些人看来是剥削,这也许是事实;但我们首要任务是提供工作给人民,然后才能采取另一个步骤来调整他们的收入,使之趋向合理。 林苍祐的“先工作后改善”的理论终于刺激了外来的投资。在1973年时,具规模工厂增至73间。 到了1980年,工厂数目达到132间,提供5万个就业机会。 (三) 这就是说,林苍祐在1980年时,已在10年内把槟州的经济翻了很多倍。他说,80年代工业发展策略是提升技艺和生产力,高技术的工业将受到鼓励。这显示槟州不再强调劳工密集工业,而是准备进入第二阶段的工业发展,林苍祐形容为“从电子厂过渡到工业发展”,希望槟城在不断提升下开创另一个新局面。 (四) 配合工业发展,林苍祐在峇央峇鲁及诗布朗再也开辟两个卫星市,万千房屋拔地而起,人民生活的改善也有助于推动“居者有其屋”政策。 (五) 1990年林苍祐退隐政坛时,他已经把整个槟州脱胎换骨,并扎下深厚的根基。这一年槟州的工业数目突破5百间,制造11万5千个就业机会。 从1969年的可怜15间工厂到1990年的500间工厂,证诸了林苍祐用20年的时间和心血打造一个全新和活力的槟城。因此他后来被誉为“槟州发展之父”及“槟州现代化之父”是当之无愧的。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把陈修信眼中的渔港变成一座工业化的城市,享有东方矽谷的美誉。 (六) 在林苍祐之后槟州进入了许子根年代。虽然他们两人有太多的不同点,不可相提并论,但他们的共同点是来自民政党,且是国阵掌权时代的首席部长。 许子根基本上是萧规曹林苍祐留下来的政治经济资产,因而得以顺利对槟州经济结构进行转型,使之与更高科技接轨。换句话说,来到许子根的时代,已不兴劳工密集工业,而此类的工业也被鼓励转向内陆其他州,如吉打及吡叻等。 正因为这样,许子根政府不但使槟州的州内的生产总值维持在10%的水平,直到1997年因亚洲金融风暴后才降至8%,而且也使制造业及建筑业成为州内生产总值的主力(占超过50%)。 在2002年时,槟城的电子业仍然是一枝独秀的:马来西亚这一年的电子产品出口达到马币2300亿元,其中65.3%的产品或零件是来自槟城供应的。不过由于中国、越南及印尼等国已将劳工密集工业转移过去,甚至也以优渥的条件吸引外资,遂使槟城陷入了一个不明朗的局面,经济学家称之为“空洞效应”(Hollowing – Out effect),即意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它们的电子电器制造基地搬到中国等地,而如果槟城没有其他行业取代的话,将会使经济的转型面对巨大的压力。这就是说,下来的日子槟城可能需要依赖旅游业来增加收入,即提高服务业在州内生产总值的巴仙率。这就是为什么槟城自那时起,十分在意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区。不过,在这一年槟州工厂数目已增至731间,提供就业十五万人。 (七) 与此同时,许子根也在2003年成立槟州软件集团就是要集合16间具有实力的电脑软件公司的人力和财力,把峇六拜工业区打造成第二个多媒体超级走廊(MSC),享有与吉隆坡同等的地位。后来林冠英成立的槟州科学理事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此之外,槟州政府也转向生物科技的发展,包括充分利用槟城列为联合国承认的世界渔业中心的优势以推动研发各种渔业及水产生物资源。 虽然槟州政府力使软件革命成功,并让世界激赏槟城人才的高智慧成果,但因为许子根任期内没有出现如同林苍祐的两大精心杰作——槟城大桥和光大摩天楼,也就被人认为没有代表作,对槟城建树不大。 不过持平而言,许子根的18年当政,也确实捍卫和发展了林苍祐的宏才大略,包括经济转型;尤其是在软件革命方面,成功地使槟城在电子业立于不败的地位。 (八) 虽然民政主导的槟州政府在其他方面也努力发展槟州,但无可否认它面对的阻力有不少是人为的,更多的是政治的,这使到许子根在应对转变的时局中难免受到制肘的困扰。比如在2006年被公然指责“边缘化马来人”就是政治炒作而未具事实依据的活生生例子。这也惹怒了华裔选民,在2008年一场308的政治海啸也就把民政和马华连根拔起,这可以归咎为国阵政治策略与政治操弄在成员党内的不协调和自以为是的弄巧反拙劣果。不过整体而言,国阵留下的槟州经济实体,则是十分稳固与扎实的。 (九) 林冠英就是在这样变化多端和吊诡的年代异军突起,他成了槟城的第四代岛主。他的政治手段和战略与国阵的政治手腕截然不同。三年的任期内,他也有多项独特的施政,包括常年拨巨款予独中、国民学校、宗教学校及国民型学校、分配乐龄基金等等,而且也经常扮演反对党的角色与国阵政府抬杠。这在过去是不曾见的。 (十) 十分巧合的,就在民联于2008年上台执政后,前朝政府辛苦经营12年的力争乔治市登陆世界文化遗产终于在同年7月化梦成真,无疑给新政府有力的鼓舞。今天槟州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人次接近600万人次,与过去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抑有进者,在艰苦守住槟州政权的当儿,民联政府又额外地获得外资的青睐,这对林冠英来说不啻是天大的喜讯。 然而这一切也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因有前人的耕耘和努力,才有今日的收成。 因此如果不意气用事和展开政治角力的话,前朝也好,现朝也好,它们都扮演了捍卫槟州人民利益的角色。就此而言,林冠英珍惜得之不易的成果也是理所当然的。 刊登于2011年1月24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