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6.3.11

停止标榜种族政治 (跃马扬鞭)

马来西亚种族政治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因而当2008年的308政治海啸发生后,几乎所有的政治评论家或分析家都感到愕然,为何一向以来被华人“排斥”或“抗拒”的回教党再一次成为大赢家?竟能在反对党执政的5个州内,有三名州务大臣是来自回教党的。

另一方面,时评人也十分惊讶地发现行动党的候选人也获得马来人的支持而在混合选区胜出;尤其是公正党候选人纷纷在混合选区探出头来,包括在马来人占较多数的混合选区胜出。

正因为选民投票的倾向对反对党有利,所以反对党破天荒地第一次在马来西亚的政治舞台上崛起成为新兴势力而光芒直逼执政多年的国阵。在这种情形下,许多人欢呼选民抛弃了种族政治,公开且毫无遮掩地称赞种族政治已走到了尽头,对马来西亚的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

自此之后,我们也一下子又看到已信誓旦旦的“老死不相往来”的行动党和回教党,又因安华的牵线再次合作,更组成“三位一体”的联合阵线,取名为“民联”。这是308之前想都不能想的组合。也因为这个民联组合掀起了热潮,让安华拔了头筹。他决定在2008年8月引爆第一场补选。在气势如虹下,安华以最大的热门再次“登陆”国会,且成了反对党领袖。“两线制”因安华的架势十足,似乎已形成大马未来政治的走向。在那个时候,不论是执政党(国阵)或反对党(民联),在争夺峇东埔国席上,都不能明显地以种族作为投票的指标。也不允许用种族政治来争取选票。比如巫统的阿末依斯迈的一句“寄居论”也终于让巫统付出代价。被安华以超越15000张多数票胜出,到后来巫统又不得不对阿末依斯迈采取纪律行动。这说明了种族论调已不符合潮流。

因此,我们不必惊讶,在2009年3月的两场补选更进一步显示种族政治已非补选的主要课题。例如吉打的武吉士南卯州议席(由公正党的印裔候选人出征)与吡叻的武吉干东国席(由回教党派出前吡州务大臣尼查守土)的补选期间,竟然首次出现回教党人与行动党人站在同一阵线拉票,且各自的党员和支持者交换印有党徽的T恤、帽子和交换党旗挥动;更有年轻的摩托车队展示三大民族的合作,插上三党的党旗“招摇过市”,真让人感觉到世道变了,变得不可能的事也化梦成真。

当时,我们也没有听说国阵在计算华人票会回流多少;民联也没有评估会拿下多少华人票,彼此都是一条心地以胜利为鹄的,不分彼此地争取出线。结果由民联双双抡元,又是一片的赞美之声,歌颂选民成熟,不以种族为导向地作出“明智的选择”,使到两线制有巩固的趋向。

当时有人这样评论,如果国阵的巫统、马华与民政也像民联成员党那样“水乳交融”地互换T恤、党帽与党旗,那么马来西亚肯定会创造出一个新的与多元政治的格局。

然而曾几何时,踏入2011年的三场补选,政治宣传的调子走样了。

这边厢民联感觉到马来票和印度票有回流国阵迹象,因此寄望华人票增加流向反对党,比308的得票来得更高。甚至连回教党也有这样的希望。这是异乎寻常的政治谋略,毕竟回教党应该争取更多的马来票,而民联在整体上应争取各民族支持反对党才对。遗憾的是,从登嘉楼的丁能州议席到马六甲万里望州席和彭亨吉道州席的补选只有马华和行动党在华人票数上大作文章。这种不切实际,又以种族政治争功的策略也引发马华与行动党的口水战,实在是开时代的倒车,徒让种族政治再次抬头。

退一步来说,即便华人一面倒地投向其中一个阵营(或国阵或民联),便能左右大局吗?答案是不能,因为华人在三个选取所占的比例分别是39%、21%及5%,没有超过半数的,是不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倒是选举结果分析年轻选民流向国阵是值得民联剖释和注意的。

无论如何,我们反对种族政治在有意无意间被强调和摆放在政治角力战的主要位置上。在民主制度下,任何候选人只要胜多一票就是胜利者,不是以种族的得票来分胜负的,因此马华也好,行动党也好,请停止用种族的眼光来自我标榜;马来西亚的政治朝向种族主义滑下去是不健康的,也危及两线制政治的正常发展。

刊登于2011年3月14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