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31.7.14

民联的契机与危机 (直挂云帆)

2008年的308政治海啸(200838日的大选)几乎改变了西马来西亚的政治版图,有半边的江山易手。原本长期处于反对党地位的在野党在民心思变下,竟跃居成为执政党,共有五个州在一夜之间变天。除了伊斯兰党(回教党)继保住吉兰丹州政权外,也拿下吉打州政权;与此同时,槟城州、吡叻州(2009年又重回国阵怀抱)及雪兰莪州也相继被反对党攻下。在不成文的安排下,伊党控制了丹吉政权,行动党主导槟州政权,公正党主导雪州政权,而吡叻州也在特殊安排下,由伊党人尼查出任州务大臣,但主力还是归行动党,算是三党综合执政的一个州。
除了5个州外,西马的6个州政权仍归国阵;而东马继为国阵的天下。虽然反对党在国会议席也大有斩获,共获82席,与拥有140席的国阵相比已是不容小视了。但还是不能执政,只能打破国阵过去把持的2/3席优势。
由于事发突然,安华看准机会,马上邀约三党领袖共聚首讨论进一步合作事宜。在众无异议下,彼此同意加强合作。到了41日(2008年),正式向外宣布组成人民联盟(Pakatan Rakyat),简称“民联”,以便与执政的国民阵线(国阵)相庭抗礼。在政治意义上,也就被形容为两线制的形成。这是民联的第一个契机。
在民联一边是由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及伊斯兰党组成。虽然没有正式公推共主,但安华也似乎成了当然的盟主。
老实说,如果没有安华是不可能出现三党联盟的。但在1998年安华被马哈迪首相革职后所成立的反对党阵线,取名“替代阵线”并不成功。虽然在1999年民主行动党首次直接与伊党合作,达成四党(当时人民党尚未并入公正党)联手。结果在选民未能理解下,行动党在同年的大选中惨遭打击,只剩下10名国会议员,甚至连林吉祥及卡巴星也首次在国会选举中失手。反之伊党却是意气风发,在安华效应下,共取得27个国席,并在保有吉兰党州政权下,又控制了登嘉楼州。相比之下,公正党的表现是差强人意的,只夺得5个国会议席,州议席只能凑足6席,无法在丹登的州政府中扮演角色。
因为选举成绩只归伊党一枝独秀,也导致伊党朝向宗教化的道路迈进,提出回教国理念,终于迫使行动党退出替阵(2001年)。
2004年的大选时,三党(此时人民党已并入公正党)各自为政,被国阵打得落花流水。最可怜的是莫过于公正党,只剩下峇东埔国席,差一点全军覆没。
自此之后,行动党已不再与伊党合作,即使安华在2004年大选后出狱(8月),他还是无法拉拢行动党在与伊当面对面交谈。行动党只能同意采取一对一抗衡国阵的战略,无法发表“反对党联合宣言”。换句话说,虽然安华仍对三党合作充满信心,但他深知已无法让行动党和伊党共商国是。也就在各自“听天由命”下,竟然在2008年的大选创造了奇迹,反对党首次扬眉吐气“翻了身”。
安华也就抓紧了奇迹,再一次地促成行动党与伊党排排坐,两党不仅能够四目交流,而且又再一次“称兄道弟”,让人眼前一亮,看到了政治洗牌下的新愿景:两线制的出现意味着政权交替的可行性时代已经到来。
安华为了更快地营造民联的气势,也处处展示了民联的魅力与威力。只是直到今天民联仍未取得注册,也没有共同的竞选标志(不知何故),这使到民联的统一性有了阻力。
不过这样的阻力尚不足使到民联内部发生重大的矛盾与离异,如果我们不健忘的话,在2013年大选前,民主行动党正为其候选人的参选资格犯愁时(因被社团注册局指其党选不合法),突然传出行动党与伊党达成协议,在西马使用伊党标志上阵;而在东马方面,行动党则用公正党标志。这一巨大的转变,正说明了行动党不再担心伊党会打击行动党的得票率,反而大方与公开地向外宣示,三党已联成一体,不会再有分裂。人们看到一个新的结合体运应而生。
虽然后来注册局同意行动党可自行用其党标志提名,但三党合作的凝聚力已深入民心。因此在2013年的大选更见民联守住阵地。这是社团注册局给民联一个团结的机会,也是第二个契机。
即使2013年的大选,民联对于不能取得中央政权有所失望,但基本上仍维持308的政治势力和地盘,而且国会议席也有所增加至89席(原本82席)。
整体而言,2013年的505大选,也是另一场的政治海啸,几乎有超过80%的华裔选民支持民联,也连带支持伊党的候选人在一些州胜出。最明显的是伊党在雪州的州议席由原来的8席增至15席,还有在吡叻州也保住5席,只降1席。
此外,民联在柔佛的大收获也是行动党带动下的直接效应。
虽然公正党在整体的表现上与上一届的成绩有些少的下降,但并不影响它所扮演的砥柱中流的角色。任谁都不能否认,安华在民联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如今公正党要换雪州大臣本来是公正党的家事(一般上得尊重成员的决定),未想竟因卡立的“抗拒”而成为政治大课题。更不幸的是伊党插足其中,使到“家事”变“国事”,令人担忧会导致民联生变。
其实各方应尊重成员党的决定。比如1990年林苍祐败选,巫统并不用巫统人取代,而是交由民政选新首席部长。因此伊党也应尊重公正党,若是将事件扩大化就违背了合作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了。
坊间有所谓“大臣不能由一批人决定,而是要以民心为重”之说,但当初民联上台时,卡立被推举成为大臣则是公正党的决定。民意是不选大臣或部长的。因此当公正党要换人时,若由外界或成员党介入,只能添乱加速民联的分裂和危机。
如果我们再加上砂州行动党已向伊党发出“哀的美敦书”,在两个月内撤回“回教刑法”,否则将不参与砂州民联活动。就可知民联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潜在危机。这个危机若未能能适当处理,使之降温,则三党合作的民联将跌入分裂的陷阱。若是此事不幸发生民联所致力的“两线制”和“轮流执政”的理想恐怕会越来越模糊了。

一旦民联分裂,那也是民主改革的重挫。
刊登于2014年7月31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