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9.3.15

马来西亚梦破灭 —李光耀的政治历程(下)



虽然李光耀不说客家话,但他不忘自己是客家人;尤其是在五六十年代从政时也与客家会馆有交往;虽然李光耀是新加坡人,但他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人,用一个小国的首长看世界;用一个人的观点看整局,因而他成了世界上少有的政治作家,留下万千的言语在人间。
究竟李光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倒可以从李光耀回忆录(上下册)中一窥全貌。
这位出生于1923年的峇峇,早年攻读法律教育,直到1950年返回新加坡创业后,就开始通过他的法律知识接触工运和学运。他为他们进行辩护又为他们争取权益,很快地与这批人成为亦师亦友,乃至一度是“志同道合”者。
在时机成熟下,李光耀的真正目的显露了,那就是要组织一个有代表性的政党,而这个政党要有能力执政新加坡。最初被他接触的是左翼的统战领袖,继之又拉拢英校精英和职工领袖参与其中。1954年,人民行动党正式诞生了。
人民行动党在1959年的自治大选中全面参战,在51席中赢得43席起而执政。李光耀成了新加坡的岛主(总理),初时与左翼统战和平相处。讵料因政见和对组建马来西亚的方式出现分歧和政策的不能协调,左翼阵线终于离开了李光耀,在时间上是1961年。
这一年是左翼刻骨铭心的一年,也是左翼统战的新旅程,它们已不能再依附在人民行动党的身上,而是要展示自己的力量与大方向。
所谓的1961年是林清祥率众脱离行动党另组社会主义阵线(简称新加坡社阵),当时社阵的政治势力是与行动党“针锋相对”的。
与此同时,统战相信社阵将起而代之成为执政党,以改变新加坡的政治生态;但在另一边厢,李光耀也不甘示弱坚定行动党的非共路线将取得胜利。
正由于局势的微妙,也让李光耀抓紧机会,先是在1962年举行全民投票,以决定合并的方式,但不允许不加入马来西亚,以致造成社阵不得不号召投空白票,最终李光耀以70%以上的票获得支持。
在这之前有一件事就是李光耀的电台十二讲(多年以后在2014年又重印出版),这十二讲也抖出他与全权代表会面的经过,并在政治上使到社阵有所失分。
下来更大的巧妙是马来西亚成立的前后竟然发生提名日在大马成立前;投票日则定在大马成立后的数天,这就判定社阵要在这场民主斗争中取胜不易。这是指1963年关键性的大选。
就在李光耀于1963916日率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而成为独立国的一部分后,他有提出了著名的口号“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在很多年后的今天,民主行动党人还是时不时提出这个理念和口号),且在马来西亚于1964年举行的大选时,行动党也派出象征式的候选人,目的就是试探“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口号有多少斤两?结果每个城市的群众大会是万头攒动的,但投票支持行动党候选人(派出9名国会候选人)的则不算踊跃,只蒂凡那一人在孟沙区当选。这也使到李光耀的马来西亚梦很快破灭。
当马来西亚梦破灭之前,李光耀于1965年组成了“马来西亚团总”(另类的反对党)。这个团总概括了其他非共非社会主义政党,唯独把社阵排除在外。
当时在另一边厢,左翼政党也有组成自身的五邦社会主义同盟,以反击马来西亚的组成。
换句话说,在马来西亚成立的前后,一共有三股势力在斗争,第一股是在马来西亚执政的联盟(它排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第二股是李光耀领导的团总(间中包括了林苍祐的民主联合党及DR辛尼华沙甘的人民进步党)。这个团总在初时竟也获得远在砂州的人民联合党的青睐而加入其中。但很快的,人联党中委表示反对加入团总,导致党出现内讧。如果不是196589日新加坡突然退出马来西亚而成为独立国家,恐怕人联党会因之分裂。第三股势力就是左翼统战的形成,主要成员有马来亚社阵、新加坡社阵、砂人联党及汶莱人民党等。
这三股势力斗争的结果是联盟暂居上风,但在1969年的大选却让东姑尝到苦果,联盟在大选中受挫,失掉国会2/3多数席的优势,更失去槟州政权,进一步导致“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发生。
当政局巨变后,登上舞台中央的已是敦拉萨,而东姑也在1970年退休,马来西亚政局因新加坡的脱离和“513”事件而脱胎换骨。
虽然李光耀的新著《李光耀观天下》有提及马新再次分家的事,但他也坦承“马新用不同的方式建国,没有必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对方身上。就这样彼此相安无事”。至于许多年以后,马新会否再行合并也没有人知道,但李光耀似乎有这种预感。
尽管李光耀在1990年时已卸下总理职,但他转任内阁资政直到2011年才正式卸任,前后在内阁中长达46年(从独立日算起),如果连同独立前担任自治邦总理,则是52年,可谓是半个世纪。由此可见,李光耀在塑造新加坡方面是功不可没的,也被视为建国之父。但在外交上,李光耀则擅长于左右逢源,一边与中国友好,另一边也与台湾友好,更在1992年在新加坡举办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此外,李光耀虽亲美,也承认是属于西方世界的,但同样不反华也不反苏,他希望借助这三股势力来平衡新加坡的世界地位。正因为这样,李光耀主张美国重返亚洲(2011年),也就成为被批评的对象,指他亲美十足,以便能“制衡”中国。
有人认为,以新加坡这样的一个国家,被马来人占多数的马来西亚及印尼包围,它不得不采取两面手腕,因为新加坡的生存之道反映在政策的伸缩性,尽管这个观点有其争议性。
然而外交上的广交朋友和与共产国家打交道并不意味着新加坡的内政也是伸缩性的;恰恰相反,新加坡坚持它的反共与非共立场,这一点直到今天也没有妥协和改变。
至于在李光耀之后,新加坡又何去何从?新加坡有什么变化?我们在不久之后(最迟2016年大选)就可探知新加坡人怎样评价李光耀,以及他们要的是怎么样的新加坡?

刊登于2015年3月27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