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5.4.16

“海峡殖民地”的形成 (现代春秋)



中国与新加坡、槟榔屿及马六甲发生密切的关系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虽然在600年前有郑和七下西洋时,有5次途经马六甲海峡,并在马六甲留下一段美丽的传说(明朝明成祖永乐皇帝从1405年开始先后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在公元1433年结束,但最后一次远航时明朝已进入明宣宗宣德的年代)。如果再向前推进在更早的时候,也有说唐代时就有华人移居马来亚。因此华人又称为唐人,但这些零碎的历史故事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纪录。也只有在晚清时期,因外国势力的干预,才真正地改变中国及南迁华人的政运和命运。
这段前尘往事得由英国占领马来亚及后来的马来西亚说起。当英人莱特于1786年乘军舰抵达槟榔屿时,他为马来西亚后来的历史写下新的一页。
由于缺乏人手;尤其需要工匠开辟槟榔屿,莱特也就开方便之门招引许多华工到来,并从印度也运入大批的廉价劳工(印度在1757年起已是英国的殖民地)。
槟榔屿启动华人南来
1794年时,莱特上书给其驻加尔各签的上司东印度公司(这是英国政府在1600年设立的公司,专司殖民地的政务,直到1858年结束。殖民地政务才归英国政府直接管辖),愉快地汇报“华人已成为我们居民中最宝贵的一环,有男女及儿童约3000人,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如木匠、石匠、金匠、店员、种植人、商人等”。今天槟城仍保存百多年历史的鲁班行和鲁艺行及打金行等,说明这些艺匠早期已成立各自的社团,守望相助。
最早的华人社团首推于1801年即存在的槟城嘉应会馆(前称仁和公司)。
这就是说,英国插足马来亚是从槟榔屿开始的;也因为这样,槟城吸纳了大量的华工,很快地形成一个华人社群。这些南来的华人随后也在东南亚各地落地生根和开枝散叶。
不久之后英国察觉槟榔屿是个孤岛防卫不易,也就在1800年再向吉打苏丹取得威省的土地并入槟榔屿,以成为槟岛的屏障(初时面积不大,只有60廊,约12亩;后来不断扩大。1840年时被命名为威斯利省(简称威省))1874年,邦咯条约签署后,威省的面积已扩大至228平方英里,到了今天经过填海与调整,威省面积已扩大到738平方公里(285平方英里)。
不过英国后来发现槟榔屿不是建造船坞厂及设立军港的好地方,只适合成为外来移民的集散地和从事转口贸易及物物交换贸易,以致在1819年时,曾经在槟城当过总督秘书的莱佛士乃向柔佛苏丹要下了新加坡。
基于新加坡的优越地位,英国人不但要守住新加坡,以成为英国在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的军港,同时也认为它比槟榔屿更适合开展贸易和进行军事活动。就这样英国殖民政府改变思维,第一步是想方设法牢牢控制马六甲海峡,也就需要与荷兰交换土地。1824年,荷兰同意把马六甲让给英国(马六甲只是马来半岛其中一个省,在政经及军事上对荷兰作用不大)。
英国垄断马六甲海峡
对荷兰来说,拥有马六甲是有缺陷和不完整的,也是一个负担,不如将英国在苏门答腊岛的明古连港作交换条件,这样一来,荷兰就全面控制印度尼西亚,不再担心英国的侵袭和抢夺地盘事件发生。
英国也乐得其所,因为拥有马六甲也就意味着整个马六甲海峡将落入英国人的手里。因此在1826年英国将新加坡、槟榔屿和马六甲组成“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俗称三州府。这样的体制一直维持到1948年马来亚联合邦协定成立,而新加坡也因此被切开,与马来亚分离。
英国人之所以对马六甲紧咬不放,是因为它们看到了马六甲海峡是一条十分有价值的水道,不但可以将欧洲和印度等地的产品通过马六甲海峡直达中国和日本市场,同时也可以运回中国的产品,包括土产及茶叶。无形中马六甲海峡成了英国人的经济命脉之一(直到今天每年有5万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其中大部分是油槽船,中国向中东入口的石油有80%通过马六甲海峡往来的。由此可见,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尤其重要的是,英商人通过马六甲海峡把大量产自印度的鸦片运入中国,不但荼毒中国人成为东亚病夫,而且也可以从交易中牟取巨利。
可是英国政商界的邪恶目的终于被清朝的钦差大臣林则徐所洞悉。在1839年,他以两广大臣的身份在虎门焚毁从英方没收来的2万余箱鸦片。这一下子,触怒了英国政府,也就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其军舰驶入南中国海,终于在1840年爆发了著名的鸦片战争。
在战争失利后,清廷于1842年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正式将香港割让予英国。当香港成为殖民地后,英国不但通过香港让大量的华工南移,而且也发展香港成为英国向亚洲输出资本主义的桥头堡。中国自此之后,逐步被外国势力入侵而沦陷为半殖民地国家。
鸦片战争下强占香港
因此在鸦片战争后,我们看到槟城、新加坡及香港结成一条纽带,成为英国人压迫和控制亚洲的最重要的三个据点。也反过来,中国与马新的关系也变得密不可分了;尤其反映在人口结构上,中国移民也自成一格,成为马新重要的种族,多元种族社会因之成形,“海外华人”这一特殊名词久而久之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庞大人种,被估计有45百万人(王赓武教授也有此看法,但无法查到确实的数目)。不论他们是否入籍其他国家,它们始终被认为是“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更有把他们当成娘家的人,而出现“娘家论”的说辞。
事实证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不但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华人大量向外移民的起点。
(本文部分资料取自作者在新加坡《怡和世纪》发表的专论《中国移民潮造就槟榔屿和新加坡》,但有所补充和调整)

刊登于2016年4月25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