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8.11.16

我的回忆 报界俱乐部诞生前后 (现代春秋)

往事如烟,不知不觉槟城报界俱乐部已渡过48个春秋。承蒙负责主编特刊的邱文发君邀约,勉为其难将那一段值得追忆的历史连串起来,以成为报界俱乐部的原始资料。
由于时间相隔几乎半个世纪,能够想起来的点点滴滴也许并不齐全,但希望对报界俱乐部的历史的完整有所帮助。
犹记得在196677日,一群各语文报的记者在聚首闲聊中提及成立一个俱乐部,以照顾会员的福利。我在那时刚加入《星洲日报》当记者,在最初阶段,涉入不深。后来我就积极地负起重要的责任。但直到同年1220日才在广东民律37F之店屋內产生筹委会,我则成为委员之一。
为什么会在广东民律举行筹备会议?这又是什么人的地方?其實这间店屋就是一间美发院,是由名媛雷月华(已故)所开设的。虽然她不是报人,但她比报人更热心和希望报界俱乐部能及快成立起来。而我们报人之所以在她的店里开会是因为报人不时在那里聚会聊天,也就与“月华姐”熟络起来。
她最先提出可以用她的店屋作为注册地址,待到注册证拿到了再更换。筹委会觉得是个好主意,也就接纳了。
可是在这之后,筹备工作又放慢下来,整个1966年和1967年毫无进展。月华姐也就唠叨说我们懒散不够积极。这也刺激了筹委会主席庄耿波与我商议看看是否可以加一把劲,把注册拿下来。后來經過一些筹委的讨论,我们根据一般程序请吴永祺律师代我们向社团注册局申请註冊。
1968年的下半年,我们終于收到喜讯已获得批准注册了,但因为雷月华的美发院不适合作为开会地点(只是注册地址),我们也就需要寻找适合的地点和日期召开成立大会。
经接洽后,位于头条路的紫罗兰酒家提供优惠收费,我们决定在1968121日举行成立大会(紫罗兰酒店目前已被发展成St Giles Wembley Hotel(属于龙城酒店集团))。
这里必须交待一下,我们最初申请的是《槟城记者俱乐部》(一如全国性的马来西亚记者俱乐部),因此普通会员或永久会员的入会资格是槟州的各报记者、编辑及助理编辑。若一次过缴交200元者,则可成为永久会员。至于赞助会员开放给与新闻报导工作有关连的人士入会。他们享有与普通会员的权利,只是不能投票选举理事或被选。(这一条文直到1971年的第三届会员大会时才通过修改章程,将普通会员开放予在报社编辑部、经理部及其他部门任职的员工参加)。由于这样,大会也接纳将《槟城记者俱乐部》易名为《槟城报界俱乐部》。在英文字眼不变动下(PENANG PRESS CLUB),也就无需向注册局申请易名,只是需要修改入会的条件即可)
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是,当日出席成立大会的各报记者及编辑十分踊跃,近50名,其中已故的知名人士有韩觉夫(星槟日报)、刘前度(光华日报)、庄耿波(光华)、司徒添(光华)、凌家(南洋)、颜当泉(南洋)、朱炳钦(星洲)。
接着大会依照民主程序票选第一届理事,结果中选者如下:
主席
庄耿波(光华)
副主席
阿都马力(马来文祖国日报)
秘书
谢诗坚(星洲)
副秘书
白狄士(英文东方日报)
财政
陆宇莲(南洋)
理事
华运栋(南洋)
温子开(星槟)
李良树(星槟)
司徒添(光华)
杨元煌(亦果西报)
谢锡培(亦果西报)
于当年的章程规定理事任期一年,所以每年的常年大会得进行选举理事。任期不受限制,包括主席在内。不过,这样短的任期在今天已不流行了,一般上是两年或三年一任,不再是每年选举理事。
在首届理事会成立后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在那里开会,因为雷月华的美发院不方便,我们只得流动性开会。例如有时在车水路群乐茶室开会(此建筑已被骆文秀家族买下,不再是茶室了),有时借槟城钟灵校友会开会。
当时大家认为这样流动开会不是办法(因为章程规定每个月至少要召开会议一次)。在一个机缘下,我们向槟华业公会的主席高金水商议可否暂借其会所(位于琼花路,Sri Bahari Road)充为我们的临时会址和开会地点,结果获得有关公会的理事会接纳,但以半年为限。就这样,从1969年正月开始,我们就固定在这个地方开会了。同时也向社团注册局申请更换地址。
成立之初,《记者俱乐部》很快就打响名堂。我们在马来西亚电台槟城分台的配合下,向残疾人公会、老人院、孤儿院、保良局提供色费巡回演唱,也赠礼品,获得好评
70年代,我们也积极通过表演为会所筹募基金。一时之间,无法凑足款项,也就留给后来的人去完成购置会所的任务了。
我只能说,我个人对《报界俱乐部》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我们用两年的时间为报人提供一个引以为荣的组织,直到今天,它已经茁壮成长了。不但有了自己的会所,也设立了奖助学金及新闻奖等等的活动。后人的传承展示了报人群策群力的精神。

(本文是应报人之夜(庆祝北马记者职工会成立60周年)(今年10月份)特刊所撰。作者曾任《星槟日报》总编辑兼总主笔,《联合报业集团》社长兼总编辑,槟城槟界俱乐部筹备委员、秘书及会长职以上所述是根据资料记忆成文若有失误,尚请致意
刊登于2016年11月28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