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8.5.17

大马政坛一甲子的嬗变(上)独立前后的政治转型

马来西亚已经建国60周年了(1957-2017),在这一甲子当中,马来西亚的政党也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如果我们将这些政党胪列在一起并加以评析其中的跌宕起伏,也是有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不过我们还得从独立前说起,因为在上世纪的卅年代,当世界面对经济大萧条冲击时,马来亚已出现了第一个革命政党,被称为马来亚共产党(1930-1989)。吊诡的是,它不是由马来亚人主持成立的,而是来自越南的胡志明(当时的名字是阮爱国)。这个左翼政党是在共产国际推动下成立的;更在日本侵略马新时(1941-1945)组成抗日军,并与英国联手抗拒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暴行。
较马共迟些成立的是一个属于左翼的急进组织,称之为马来青年组织(KMM)(1939年)。在成立后它是第一个马来政团投入政治斗争,其领导人之一阿末布斯达曼,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它已完全终止活动。
在战后(1945年),马来亚(包括新加坡)纷纷出现新的政党,例如194510月在吡叻成立的“马来国民党”(PKMM)具有左翼思想,倾向印尼执政的国民党,领导人有布哈鲁丁(后来成为伊斯兰党主席)作家依萨(后来成为劳工党主席)及阿末布斯达曼(后来成立人民党)。他们在紧急状态时(1948)被逮捕下狱,继之在1950年马来国民党被英政府查封,指责它受共党渗透。
两个月后,“马来亚民主同盟”,在一批开明及左翼人士造势下于194512月在新加坡成立。由于它的立场明显左倾,也就在1948年紧急状态时被劝谕自我收盘(当时林建材及马共的余柱业也在其中)。
就在“马来国民党”和“马来亚民主同盟”处在风雨飘摇时,英政府在19486月宣布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且将马共列为非法组织。
当左翼政团遭受打击时,另一方面浮现了右翼政团准备取代了左翼政党的地位。这些政党计有巫统(1946年)、印度国大党(1946年)及马华公会(1949年);脱离巫统另立的伊斯兰党(1951年);拿督翁脱离巫统成立的“马来亚独立党”,还有林苍祐主导的“急进党”(1951年);由费边社会主义者成立的“劳工党”(1951年)、辛尼华沙甘成立的“人民进步党”(1953年)和阿末布斯达曼成立的人民党(1955年)。
这些认同宪制斗争的政党在50年代相继涌现,除了赶在1955年得以参加独立前的普选和市议会的选举外,也希望取得一席之位。
为此这些政党开始结盟,以壮大力量。其中最明显的是巫统、马华及国大党组成的“联盟”,用一个团队面对来势汹汹的国家党(1954年将马来亚独立党正名)。结果事实证明,团结才有力量。联盟在52席中赢得51席,1席归伊党,没有结盟的国家党全军覆没。
正由于马来亚联合邦在1957831日诞生,也促成反对党意识到若不结盟,将无法与执政的联盟抗衡。于是由劳工党与人民党组成的“社阵”(社会主义阵线)也在独立日成立。
虽然1959年的大选反对党方面的团结远不如联盟,但至少有了协调与谅解,包括伊党暗中与社阵合作,不明显地出现两个阵线在斗争。
正因为1959年的大选,以联盟占优势,也就再归联盟执政。反对党则看到如果它们不加强合作外,它们将不可能威胁到联盟的政权。
可是转入60年代,马来亚已变成马来西亚,在某种程度上令人眼花缭乱,但实际上是几个政党在斗争。
最明显的分歧就表现在对马来西亚成立的立场,左翼阵线是全力反对马来西亚计划,结果导致了政党间分裂,而马来西亚也在1963916日成立。当1964年大选时,社阵仍高举反大马立场,也吸纳一个新政党(由巫统分裂出来的,由农长阿都亚兹所领导的国民议会党)。因为社阵在当时被认为靠向印尼,也就影响选民投票的抉择。结果联盟取得大胜,社阵黯然失色。
此时与社阵立场有不同的政党是来自新加坡,由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林苍祐成立的“民主联合党”,及“人民进步党”也因为时局不安,无法有所突破,联盟反倒一枝独秀。
就在1964年的大选过后,马来西亚的政局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变,举其荧荧大件的有:
1196589日,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这样一来,李光耀在1965年成立的“团总”也折翼了。这些成员党有人民行动党、砂马华达党、人联党、民主联合党及人民进步党。
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民主行动党”取代了“人民行动党”(1966年)。
21966年社阵因对“国语政策”发生立场冲突,结果劳工党与人民党宣 告社阵消失(国民议会党也因其党魁阿都亚兹被捕也告无疾而终)。
31967年,劳工党在槟城领导一场反旧币贬值的大罢市,逼使政府宣布银币同值使用。
这个时期因受中国文化大革命影响;尤其是劳工党全程投入街头斗争,也在1968年促请所有的国州市县议员辞职,更为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劳工党宣布全面抵制1969年的大选。
4)随着左翼政治真空有待填补下也就鼓励政界人士再起炉灶。比如陈志勤被劳党大批判后另组民政党,也拉拢林苍祐在一起,而瞄准时机的林苍祐让民主联合党消失,转用民政党招牌(1968年)。
1969年大选时,新组成的反对党取得初步的谅解,以君子协议的方式,单挑联盟候选人。讵料大选成绩冲击联盟中央执政权,连带丧失槟州执政权和雪吡政权不稳。三天后不幸爆发“513”种族流血冲突事件,马来西亚进入了一个乌云满布的年代。
1971年国会重开时,一系列的变化摆在眼前,上位的敦拉萨首相(1970年)开展大改革,推出“新经济政策”和国家原则,以提升马来人和土著的经济地位,国家也就化分为土著与非土著;近些年来,又分化成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种族和宗教课题随之被挑起。
70年代之后,我们看到的是政党政治又是人事一番新,从战后(1945年)到独立(1957年)和大马成立(1963年),再到马印对抗和513悲剧的整整四分之一世纪(25年),国家政治有了巨大的改变。我们下一期再分析70年代以后的政治走向。

刊登于2017年5月8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