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5.12.17

圣诞节VS耶诞节


从网络看到,台湾自从由蒋介石统治以来,就规定每年1225日(阳历)基督教徒欢庆的“圣诞节”应改称为“耶诞节”。意思是说,在中华文化中的圣人是指孔子(诞生在公元前500年,比耶稣早了500年),而亚圣是孟子。因此不属于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基督教节日就不能称“圣诞节”,只能称为“耶诞节”。
但蒋介石以本身的己见引起一些基督徒的不满也是预料中事,因为世界各地都把1225日称为“圣诞节”,为何台湾要改为“耶诞节”呢?更何况蒋介石也是基督教徒(属于浸信会),为何会有此念头?这就不知其真正的用意,大概他是以孔子为尊,也就不能让非中华民族者以“圣人”居之。
其实我对这个称呼也有解不开的迷惑。事缘在70年代《星洲日报》编辑方修(文史学家吴之光,已故)在其编的马来西亚版中,每逢“圣诞节”降临前后,他就大字标题指为“耶诞节”。
我当时在想,为何只他一人“标新立异”?而马来西亚各华文报都称为“圣诞节”,难道这与政治立场有关?虽然我不曾问过方修为何称“耶诞”,而不是“圣诞”,但我认为方修其一应该不是基督教徒,其二是如果不还原“耶稣”的身份,也与非宗教国家(如中国)的立场相违背。
既然我们把方修归为具有“左翼思想”的文人,也就可以理解其思路了。
在我的理解中,宗教信仰是自由的,除了一些国家特定某一族群必须是只从属一种宗教外,其他族群就拥有参加任何宗教或改变信仰的权利。不过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不流行宗教活动的。自从1949年中共统治了中国大陆后,就以马克思主义及毛泽东思想为人民的指导思想,因此宗教活动就大大地被淡化乃至销声匿迹了。
无可否认的,解放后的中国是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不鼓励人民继续奉行旧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宗教,如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但也让宗教继续存在,只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张旗鼓而行之。
台湾的情况则与大陆不一样,因为蒋介石走的是资本主义路线,在日本投降(1945815日)后,就将台湾交回给蒋介石。
蒋介石在打内战时(1946-1949),面对的压力和挫折逐日增加,也就决定将台湾建成他的最后堡垒。于是从1946年开始,就派人经营台湾,且在1947年的《中华民国宪法》中规定,每年的1225日是“行宪纪念日”(宪法实施之日),不是因为“圣诞节”而被列为“国定假日”。
至于台湾的各类宗教是怎样进来的?这可以追溯到荷兰和西班牙一度占有台湾时(1622年荷兰占领澎湖列岛,但被明军击退后,在1624年转向台南建立其统治地位。在1626年时,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形成南北夹击。但在1642年时,荷兰人赶走西班牙人,直到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军后,收复台湾,历时22年,在1683年降清为止),就把天主教的神父带进台湾宣教,以致基督教徒(包括天主教)直到今天共有170万名(台湾人口有23百万)。
另一方面,当1949年蒋介石的国民军战败退守台湾之后,大陆的天主教徒就迁往台湾定居;罗马天主教廷也将其驻华公使迁往台湾,并在1966年设立大使馆至今。
由于天主教会的“中国主教团”的“反共”立场,很快就与蒋介石建立良好关系。不料在80年代;尤其是主张“台独”的党外势力坐大后,天主教会人员转向同情台湾本土政治而被驱逐出境。
还有在民进党成立之前的1979年台湾发生的“美丽岛事件”,促使政府大举逮捕反叛分子。其中一位在后来成为民进党主席的施明德,因被发现窝藏在教会,被长老会牧师高俊明庇护,两人为此而被判刑(民进党是1986年成立的)。
但与此同时基于罗马天主教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台湾当局很担心梵蒂冈会改变立场,转向与中国建交。例如中国前卫生部长黄洁夫在今年初应邀访问梵蒂冈,是为了参加“反对器官贩卖全球峰会”,与建交无关,但不能否定中梵两国将会把双边关系正常化。
当然直到今天中国还是不鼓励民间搞“圣诞节”的活动,也认为具有宗教色彩的教会不宜抵触中共所宣扬的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策。
此外,因为苏联的解体(1990年)及其卫星国(东欧)纷纷陷入分裂而转向资本主义,隶属于基督教一环的东正教也蓬勃地发展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来到今天,基督徒占全世界人口的33%,共有超逾20亿人,仍然保持独占鳖头的局面。


刊登于2017年12月25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